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山西晋城“一人一策”引进20余名在京高层次医学专家
新京报 记者 叶红梅 编辑 樊一婧
2023-02-26 21:36
京晋携手共创“空中救援生命线”。

2月26日,山西晋城籍高层次医学专家“引凤兴晋”人才计划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晋城采取 “一人一策”签约引进20余名在京高层次医学专家。同时,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与晋城市人民医院航空医疗救援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办。


采取柔性引才,不要求专家回晋城工作


“全域康养旅游是我们晋城的一个主导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短板是缺乏医疗卫生领域的支撑。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且有北京的专家坐诊或者为我们服务,晋城人就不用去别的城市看病就医。所以我们要引进高层次医学专家。”晋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辛艾艾告诉新京报记者。


在签约仪式上,辛艾艾表示,近年来,晋城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创建全国中小城市一流人才生态”目标,按照“集成、精准、柔性、创新、浓缩”原则,推动出台“人才新政20条”,大力实施“引、育、用、留、服”五大工程,聚焦校地合作“12大基地”建设抓人才、抓平台、抓项目,柔性引进院士8人、新引进博士164人、各类高端人才4500人,为晋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晋城市注重“柔性引才、精准引才、留住人才”。辛艾艾介绍,柔性引才就是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不论荣誉、称号,不论全职、柔性,只要人才作出多少贡献,就可以有多少回报。“柔性引进不一定要专家回晋城去工作,我们日常有什么服务需求,可以和专家沟通对接,他们可以在线上为我们服务,也可以线下,利用他们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提供支持,这样能扩大人才范围,人才的支撑力度也更高。”辛艾艾告诉记者。


精准引才,就是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分类建立4个引才清单:一是晋城籍在外精英人才清单;二是晋城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清单;三是晋城人才现状清单;四是晋城紧缺实用型人才目录清单。


至于留住人才,就是坚持用真金白银和最大诚意留住人才。比如设立了“虚拟账户”定向引才,符合晋城需求的硕士、博士只要毕业到晋城就业,在读期间的激励政策就可以兑现;对用人主体新全职引进博士、硕士、大学毕业生等相应层次人才,到企业工作的,5年内分别给予企业每人5万元至35万元的人才专项购房补贴。同时,围绕人才分类评定、补贴发放、金融支持、住房安居、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服务事项,搭建了“一站式无感平台”。推动“码上通办”,真正为人才提供好“优质、高效、全面、精准”服务。


辛艾艾表示,这次举办的山西晋城籍高层次医学专家“引凤兴晋”人才计划,就是晋城市人民医院坚持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主动回应晋城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新需求。


京晋携手共创“空中救援生命线”


当天还举行了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与晋城市人民医院航空医疗救援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晋城市政府副市长邓志蓉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学习借鉴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在空中救援、应急处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这是晋城市人民医院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晋城市卫健系统的一件大事。对提升晋城市紧急医疗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晋城市政协副主席、市人民医院院长贾龙斌指出。


当天,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与晋城市(市人民医院)双方代表签订了合作协议。拟通过打造晋东南空中医疗救援基地,畅通空地救援保障通道,进一步完善革命老区医疗体系建设,全面助力晋城康养产业的发展,合作共建晋城-北京航空医疗救援通道。


据了解,双方为充分发挥北京三甲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水平、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在空中救援、应急处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结合山西省晋城市创医学高地建设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服务北京市及晋东南、豫西北的航空医疗救援、在京医疗资源的民生需求,提升晋城地区的急危难重症患者救治转运、突发应急事件处置以及特殊医疗服务需求,展开全方位合作。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叶红梅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荣归故里”计划赋能现代化新荣成建设
新京号
芜湖10位了不起的企业家专访来了!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冰面还没冻结实就着急滑,危险;流感防护指南请查收
时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超2万字!从十个方面理解芜湖
新京号
昆山如何“再出发”
时事
600余位!他们是来自北大的院士!
新京号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成果丰硕 签约落地项目17个
北京
这里的“荣归故里”如何激活人才引擎?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