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公布“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将培育5家“世界一流博物馆”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编辑 樊一婧
2023-02-19 15:21
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2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3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6座博物馆。

北京市文物局牵头起草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并于近日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规划明确了“两轴四区多点”规划布局,提出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2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3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6座博物馆。


构建“两轴四区多点”空间结构


近年来,北京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进程中,依托“一城三带”保护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有力彰显了古都风貌。


根据北京“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要求,全面梳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特色,挖掘整合北京城市功能与空间发展潜力,搭建全域活态博物馆的空间框架,形成博物馆之城2条空间轴线、4大政策分区和多个城市重点文博区的“两轴四区多点”空间结构。


何为“两轴四区多点”?“两轴”即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2条博物馆之城的关键空间轴线。具体而言,以故宫-天安门地区为基点,南北方向强化中轴线的空间秩序和统领地位,串联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地区、南中轴地区等博物馆集群。东西方向塑造长安街国家礼仪形象,串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和永定河文化博物馆等地标性博物馆。


“四区”即核心区、示范区、创新区和协调区4大政策分区。规划指出,推动东城区、西城区建设博物馆之城核心区,充分发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引领作用。支持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建设博物馆之城示范区,做强做实博物馆之城的基础,发挥示范效应。指导顺义、大兴、昌平、房山及经开区建设博物馆之城创新区,结合新城建设,重点是创新并优化空间与功能的组织模式。引导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建设博物馆之城协调区,重点是提炼整合文化资源,补足短板集中建设,体现城市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理念。


“多点”即重点文博区,是文化导向的新型城市综合功能区,以地标型重点博物馆或重要博物馆集群为核心,通过博物馆功能外溢并与城市空间、功能充分融合,以带动上下游产业及城市功能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文化辐射力、人流吸引力、消费带动力,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成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基础单元和重要支柱。


规划要求,在博物馆及城市文化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博物馆之城重点文博区,按照重点文博区和博物馆两个层次有序建设。


培育5家“世界一流博物馆”、50家“卓越博物馆”


按照全域博物馆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要求,进一步健全优化博物馆体系,实施“5511”计划,重点培育5家“世界一流博物馆”、50家“卓越博物馆”、100家特色中小型博物馆、一批类博物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博物馆体系。


其中明确,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5个博物馆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完善服务保障措施,积极将其塑造成为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打造首都文化地标。


实施“卓越博物馆扶持计划”,重点支持50家左右符合首都气质、首善标准的央属博物馆、市属重点博物馆或高品质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卓越博物馆”名录,按照“一馆一策”的要求建立专门的对接服务机制。同时,引导其中未定级的博物馆逐步纳入博物馆评估定级范畴,不断提高定级博物馆,特别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全市博物馆总数中的占比。


此外,实施“中小型博物馆成长计划”,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地域文化特色博物馆,孵化和培育100家左右反映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的特色中小型博物馆。规划指出,针对其中的非国有博物馆制定专项帮扶制度,加大对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的扶持力度,推动出台针对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类博物馆”,规划明确,开展“类博物馆”登记管理试点,制订出台“类博物馆”登记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类博物馆”挂牌开放。鼓励以民间收藏、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小型收藏馆、展示馆建设,使“私家珍藏”走向“社会共享”。


到203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360座


近年来,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脚步加快。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博物馆累计推出陈列展览2000余个,举办社教活动上万场;全市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5000万人次,平均观众满意率为99.54%。2023年初,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备案博物馆共215座,全年共举办展览和活动近500项。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中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指出到2030年,北京博物馆之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基本格局初步显现,“两轴四区多点”规划布局基本确立,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中国长城博物馆等一批代表首都综合形象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博物馆基本建成,并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


规划明确,到2030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在全市博物馆总量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另外,全市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超过6000万人次,海外观众突破300万人次;全市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数量达到1000个,举办教育活动超过1万场(次),博物馆数字化应用场景基本覆盖。


规划对博物馆数量提出了阶段性要求: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2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0年,全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3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6座博物馆;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各类博物馆(包括类博物馆文化空间)总数量超过4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


展望2050年,北京博物馆之城金名片的影响力全面彰显,对“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形成重要支撑,博物馆文化资源荟萃云集,文化产品精彩纷呈,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更加彰显。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服装学院成立时尚管理学院,探索将时尚管理列入全校通识课
教育
中轴线申遗成功入选,去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公布
北京
北京团开放日,这位基层代表为什么现场讲起了陕西方言?
北京
北京建设五大平原新城,究竟新在哪里?
北京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倾囊相授,“青春之城”护青年周全
第一看点
超2万字!从十个方面理解芜湖
新京号
北京首创“博物馆月”品牌,“小而美”的博物馆拔节生长
北京
京津冀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雄安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新京号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天暖一起看展去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