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经历PM2.5轻至重度污染过程,区域传输贡献超八成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唐峥
2023-02-17 19:24
从2月16日至今PM2.5维持高浓度水平期间,北京市本地贡献约占19%,区域传输贡献约占81%。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从2月16日开始,北京市经历了一次PM2.5轻至重度污染过程,从区域来看,污染主要发生在山前及环渤海区域。从模式分析来看,本次污染过程是在东南通道和西南通道共同输送作用下叠加本地排放导致的。北京市本地贡献约占19%,区域传输贡献约占81%。

 

从区域来看,16日上午,污染零星出现在山西以及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16日下午,西南风加强,污染连接成片,沿太行山两侧由南向北发展;16日傍晚至入夜,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全面陷入轻度污染,其中,山西太原-忻州一线、西南方向石家庄-保定一线、东南方向天津-唐山一线达到中重度污染。

 

17日上午,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河北张家口和山东半岛沿海城市外,区域整体达到轻度污染,其中,污染高值中心位于北京及近周边,雄安新区、廊坊、唐山达到重污染。17日午后,偏南风持续作用下,南部污染物继续向北传输堆积,南部污染物得以清除,空气质量转为优良,北部污染物浓度则进一步累积抬升。

 

就北京来看,16日下午,北京受气象条件转差及区域传输影响,污染物浓度出现抬升,达到3级轻度污染;16日夜间至17日早上,湿度大、风速小、有逆温,PM2.5浓度维持在100微克/立方米左右。17日上午以后,传输加强,浓度快速升高,达到4级中度污染后继续攀升;17日15时,污染物浓度达到153微克/立方米,5级重度污染。

 

大气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利用模型对本次污染过程进行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从2月16日至今PM2.5维持高浓度水平期间,北京市本地贡献约占19%,区域传输贡献约占81%。区域上,传输贡献前三的区域是河北南部、山东和河南,贡献分别为13.7%、10.0%和7.3%。整体来看,东南通道和西南通道对北京贡献均较大,其中东南传输通道贡献约29%,西南传输通道贡献约28%。

 

模型预报结果显示,直至2月18日傍晚至入夜,随着冷空气到来,大气扩散条件改善,污染过程才能彻底解除。17日和18日,市民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出行请注意佩戴口罩,做好防护。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区域影响叠加气象条件不利,北京今天预计以中重度污染为主
北京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11月下半月北京扩散条件整体偏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
时事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为何“南北两重天”?专家解读
北京
解读 | 北京本轮空气污染明日达峰值,周日转好
北京
解读|秋冬季京津冀近三次空气污染:不利气象条件叠加污染排放
北京
专家解读本轮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过程:大雾天气是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