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黄润秋主持《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
2.第十六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京举办 何立峰出席主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3.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
4.水利部等四部门发文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5.氯乙烯泄漏疑云笼罩美国俄亥俄州,当地居民对环境安全疑虑难消
6.欧盟拟2035年起禁售新燃油车,大幅减少重型车辆碳排放量
>>>专题碳讨
1.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实现减排22.6亿吨
2.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绿色工厂达880家
正文
一、政策速递
1.黄润秋主持《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
2月13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以视频形式主持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黄润秋介绍了未来两年主席团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对推动落实COP15大会成果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目标提出希望。
零碳解读:黄润秋指出,未来两年,中国将继续作为主席国,在秘书处和主席团成员的支持下,切实发挥好引领作用,协调各方推动“昆蒙框架”落实。希望主席团各成员继续团结一致,在所在区域积极发挥领导力,共同推动历史性的COP15成果落地实施。
2.第十六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京举办 何立峰出席主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2月11日,第十六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北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出席主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何立峰指出,中国愿同日方一道,继续深化绿色低碳产业合作、技术合作、政策对话和人文交流,推动两国绿色发展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零碳解读:论坛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日中经济协会共同举办,包括主论坛和能效提高、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氢能、中日长期贸易4个分论坛。来自中日两国政府、企业、机构的代表进行了交流。
3.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
包括:原油产量时隔六年重返两亿吨;天然气连续六年超百亿立方米增产;深地工程推动超深层油气实现新突破;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助推海洋强国建设;页岩油加快发展成为原油稳产生力军;页岩气持续快速上产实现跨越式发展;长庆油田建成首个500亿方战略大气区;油气勘探开发助力双碳目标,CCUS年注入二氧化碳超过100万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利器——“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显著提升钻井自动化水平;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利器——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等水平。
零碳解读:加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而言,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十分重要。CCUS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得到大规模使用,一方面提升了油气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推动了国家的低碳发展。
4.水利部等四部门发文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用5年时间,全国形成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工作格局。其中,东部地区以村庄或城镇周边水系和水源地为重点,整体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西部地区以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为重点,建成一批示范作用明显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用10~15年时间,全国适宜区域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
零碳解读:治理后的小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流域水系通畅洁净,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水土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相适配,乡村特色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目标基本实现。
5.氯乙烯泄漏疑云笼罩美国俄亥俄州,当地居民对环境安全疑虑难消
当地时间2月3日,俄亥俄州一列火车约有50节车厢脱离轨道引发大火,其中10节车厢载有危险物品有爆炸危险。在疏散当地附近居民后,应急部门人员在受控环境下点燃了有毒的化学物质,以免再次发生爆炸。这场爆炸危险虽然已经过去,俄亥俄州当地媒体直言,本次事故处理中“还有许多未被回答的问题”,例如恢复公众信任以及确保信息透明度等。
零碳解读:氯乙烯是一种危险、无味的化学物质,主要被用于制造塑料,也是一种致癌物质,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警告称,长期吸入氯乙烯可导致脑癌、肺癌和某些血癌。除了对有毒物质排放和环境污染的担忧外,人们发现一桩火车事故居然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由此引发了外界对铁路安全的质疑。
6.欧盟拟2035年起禁售新燃油车,大幅减少重型车辆碳排放量
据法新社2月14日报道,在欧洲议会当天通过了一项新法律后,欧盟将从2035年开始禁售新的燃油车,同时布鲁塞尔还制定了计划,拟大幅减少卡车和公共汽车的碳排放量。在斯特拉斯堡,这项议案在欧洲议会获得了通过。该议案的支持者认为,它为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份明确的时间表,足以让其转而生产电动汽车,还将刺激投资,以对抗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竞争。
零碳解读:报道称,这反过来也将支持欧盟雄心勃勃的计划,即到2050年成为“气候中和”经济体,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但反对者认为,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是许多汽车司机,都还没有为内燃机汽车如此引人注目的终结做好准备,而且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面临风险。(参考消息)
二、专题碳讨
1.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实现减排22.6亿吨
日前,在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发布。一年来,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供给,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可再生能源呈现发展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利用水平高、产业竞争力强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绩。
1)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
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其中风电新增376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874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334万千瓦、常规水电新增1507万千瓦、抽水蓄能新增880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3.6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9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0.41亿千瓦、常规水电3.68亿千瓦、抽水蓄能0.45亿千瓦。
2)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较2021年提高1.7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3)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二是水电建设积极推进。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三是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已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4)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市场化程度高,各类市场主体多、竞争充分,创新活力强。二是技术进步推动成本大幅下降,陆上6兆瓦级、海上10兆瓦级风机已成为主流,量产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23.1%。三是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分布式发展成为风电光伏发展主要方式,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58%以上。
5)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全球减排作出积极贡献,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我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
6)全年核发绿证2060万个,对应电量206亿千瓦时。
绿证对应电量较2021年增长135%;交易数量达到969万个,对应电量96.9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5.8倍。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5954万个,累计交易数量1031万个,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绿色工厂达880家
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助力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2〕235号),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及专家评审,工信部于2月9日公示拟确定的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时间到2月18日。
绿色制造名单分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4个类别。其中,绿色工厂为880家,绿色工业园区为4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为112家。
1)绿色制造评选的渊源
从2017年开始,工信部就开展起“国家绿色制造”的评选工作。
2018年,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由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提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钢铁、石化、建材、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重点企业等共同编制了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发布绿色工厂相关标准。
标准明确了绿色工厂术语定义,从基本要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方面,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建立了绿色工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工厂评价通用要求。标准的发布将有利于引导广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2022年明确说明已发布绿色工厂评价行业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要求进行自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细化了对各个行业企业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
经过5年发展,“绿色工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生产制造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志。我国每年都会进行不同级别的绿色工厂创建计划,一批绿色发展典型被树立起来。
2)获评绿色工厂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实惠
首先,积极参与绿色评选,并获得相应称号是顺应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其次,在获取绿色金融支持上,会获得相应的支持。
最后,针对入选绿色制造示范名单的企业,工信部将利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绿色信贷等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推动政府优先采购。各地也在积极争取协调地方配套资金,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项目列入现有财政资金支持重点。
3)近年来的评选有什么变化
在申报数量上,2022年各地区申报数量将按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等因素确定,不再固定为20或30家。这也解释了刚刚公示的绿色工厂数量达到880家的原因。
2022年,“各地区要组织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产业链完整、绿色供应链管理基础好、在产业链发挥主导作用的链主企业进行申报”。而之前,范围则被限定在特定行业。
在能效水平上,2022年各地区推荐绿色工厂应与已有绿色工厂绿色制造水平指标进行对标,能效水平等主要指标应优于本地区同行业已有绿色工厂。
2022年通知明确近三年有下列情况的,不得申报绿色制造名单:未正常经营生产的;发生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以“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准);被动态调整出绿色制造名单的;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关督查工作中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被列入工业节能监察整改名单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失信被执行人等。
4)工业降碳的重要意义
火电(含供热)、工业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全球工业制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大约20%。而我国,工业(不包括火电行业、包括建筑业)的排放量占总量的23%。
虽然从排放强度看,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意味着工业低碳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从1990年的7.79吨/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降到2018年的2.37吨/万元(1990年不变价),降幅高达69.58%。但是,推动工业减碳依旧是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而绿色工厂则秉持“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理念,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问题。
因此,绿色工厂也将随着绿色低碳的发展不断提升,成为工业的前进方向。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将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