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必须坚定不移
新京报 编辑 陈莉
2023-02-15 22:27
我国坚持不搞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创造发展奇迹,受到世界肯定,就是我们找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主体共同发展的适宜制度安排。

2月15日,求是网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我们是否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一些不正确甚至错误的议论。我们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早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提法被称之为“两个毫不动摇”。时隔20年,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说明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中国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或缺,都必须发展好,而且这已成为党和国家长期的大政方针。


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并且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


1978年12月,我国适时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体现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以国有企业为主。非公有制经济则体现为个体私营经济。基于当时的认识,国有企业与计划经济相结合,个体私营企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那么,改革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就应该私有化,而成长于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也确实是无法进入市场的。当时,继中国改革之后,苏联东欧国家也进行经济改革并纷纷将国有企业私有化。而中国则不同,坚持不搞国有企业私有化,而是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进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在此过程中,一部分国有企业因体制机制转换不利而消失,但相当部分国有企业则实现了体制机制转换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并且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迸发出应有的竞争力。


在计划经济下,个体私营经济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受到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在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个体私营企业则开始发展并迅速成长,但它们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认识的过程。


1982年9月,十二大肯定了个体经济的发展。随后,对个体经济的定性和权益保护被写入修改后的1982年《宪法》,即“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十三大首次肯定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强调: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1988年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十四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个体私营经济认识的重大转变,它们不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而是内在于社会主义之中。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多的领域实现市场准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到2012年,我国个体私营企业数量为1085.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79.4%;2021年则增加到4457.5万户,占企业总量提高到92.1%。目前,个体私营企业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其中有些企业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个体私营企业在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生动实践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就如一部车子的“两个轮子”或一个人的“两条腿”,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共同发展、共同贡献,从而才有力推动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1978年中国GDP全球排名第11位,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又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并一直稳居第二位且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提升,2018年GDP总量超过90万亿元,相比1978年均增长率9.4%,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份额的16.7%;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


2019年12月以来三年期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经济增速下降,但随着疫情的结束,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会重新步入正常轨道,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如同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仍然要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生动实践的要求,也是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历经4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已经依据《公司法》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各级政府建立国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分别履行出资人职责,以有效的制度安排掌握着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公司制国有企业制度及现行国资监管体制使国有企业实现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而且,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多是基础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排头兵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顶梁柱”“压舱石”作用以及战略支撑作用,从而成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要发展好,从而把国有企业的作用发挥好。如果改变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安排对其私有化,那么私有化后的控制权只能让渡给国内私人资本或外国资本,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私人垄断资本,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使少数私人力量掌管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这有悖于国家利益和全社会利益。所以,中国的国有企业不能私有化,而是要不断地完善其体制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地巩固和发展。


同时,个体私营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贡献,也决定了必须要发展好,使其进一步成长壮大。个体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自发成长,是在个体私营企业之间、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这决定了个体私营企业是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有竞争力的制度安排。如果我们消灭个体私营企业,就要变革个体私营企业的产权安排而将它们国有化,这必然损害个体私营企业所在领域的产业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总量损失,从而损害全社会利益。


所以,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它们是制度上相互竞争的不同制度安排,各自的制度选择是制度竞争的结果。我们不能让国有企业采取个体私营企业的制度安排,即实行私有化;同时,我们也不能对个体私营企业采取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即实行国有化。当然,我们不能排斥国有企业与个体私营企业因市场化产权交易而发生的企业制度变革,如国有企业收购个体私营企业改变个体私营企业的制度安排、或国有企业被出售给个体私营企业而改变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或国有企业与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出资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也好,个体私营企业也好,它们发展得如何,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而不是人为的结果。如果我们不顾客观现实,人为地改变企业的制度安排,必然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付出代价后,最终还是要回到企业应有的制度安排。


实践已经给出很好的答案。原苏联东欧国家改革,将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国民经济大衰退,虽然经济恢复,但其发展速度同我国难以相比。而我国坚持不搞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创造发展奇迹,受到世界肯定,就是我们找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主体共同发展的适宜制度安排。这也告诉我们,承担经济增长主体的企业,它的制度安排是在市场竞争中自我生成的,而不是人为设定的,我们必须要遵从企业成长的制度安排,才能使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从而推进经济发展。


贝壳财经特邀研究员 许保利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相关推荐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时事
宿迁:坚决拥护省委、省纪委监委决定
政事儿
北京援藏指挥部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
新京号
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初审
时事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新京号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全区党建工作等事项
新京号
初军威、刘洋与中小企业负责人座谈,强调要紧抓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机遇,以优质高效服务助力企业在大兴实现
新京号
县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新京号
尹力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要求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市落地见效
新京号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