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11位外旅局首代看出境游:定制游受青睐,可持续旅行成风向标
新京报 记者 曲筱艺 于梦儿 编辑 曲筱艺 李铮
2023-02-15 07:54
多家外旅局首代及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是文旅业稳步复苏、充满希望与令人振奋的一年,小众游、定制游将逐渐成为受游客青睐的旅行方式。

2月6日起,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试点恢复,瑞士、南非、新西兰、新加坡、斐济等成为首批试点国家。“我们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中国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客源市场。”多家外旅局首代及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是文旅业稳步复苏、充满希望与令人振奋的一年,小众游、定制游将逐渐成为受游客青睐的旅行方式。另外,可持续旅行是旅游新风尚,多家外旅局表示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为中国游客更长停留和更深度游做好准备。

 

出境跟团游恢复后,国内游客及相关企业的反应如何?

 

常典娜,瑞士国家旅游局中国区主任。

 

常典娜:经历了三年疫情,国内旅行社迅速反应,开展宣传的同时,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开展业务培训,进行新产品研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也收到了大批中国游客的点赞和热评。我们和中国出境游旅行社一起准备了各种旅行产品,期待中国游客早日回到瑞士。

  

潘政志,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

  

潘政志:出境旅游市场复苏的势头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航班复航的速度,二是政策优化的速度。在航班恢复方面,目前每周往返新加坡和中国的航班恢复至约57趟,约为疫情前的10%-12%。数据显示,新加坡是搜索量排名前五的目的地之一,这些利好带给我们很大信心。相较于大众旅游市场,目前商务出行和高端游客占比更多。新加坡本地旅游业者不断更新和提升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前往新加坡的跟团游、休闲旅行以及商务旅行游客需求。

 

郑入瑞,斐济旅游局华人市场全球总监兼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郑入瑞:作为首批试点出境团队旅游目的地,斐济迅速受到了国内游客关注,我们收到了很多关于斐济旅游的咨询。斐济航空将于4月1日恢复从香港到楠迪的直飞航班,每周两班,从6月开始每周增加到三班。结合该复航计划,我们与斐济34个旅游伙伴展开合作,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复航促销活动,以预售形式提供机票、酒店、高端度假村、一日游等斐济旅游产品。我们团队正在与国内旅行社沟通首发团旅游安排等事宜,积极推动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复苏。

 

中国游客的出游需求有什么新趋势?

 

李朝晖,德国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李朝晖:未来旅游市场会更加多元化,涌现出新的旅游机构。一些基于共同爱好及其他共性建立起来的社群或者兴趣圈层,比如徒步、骑行、自驾类的公号或者协会,事实上起到旅行社的作用,用户黏度甚至更强。目前工作重点是在最短时间内,尽快梳理和重新获得这些B端客户群。我们考虑先从“户外骑行”这个爱好圈层突破,德国是非常成熟的骑行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上下游产业链十分完善。德旅局每年都与德国骑行协会有密切合作,希望今年有新突破。

 

曼苏尔·穆罕默德(Mansoor Mohamed),南非旅游局亚太区首席代表。

 

曼苏尔·穆罕默德:户外体验和运动探险已成为旅行趋势。南非拥有壮阔的景色和极佳的道路基建,可以体验人气颇高的房车自驾之旅——融合野奢和户外探险元素。出境游重启后,走马观花式的行程产品不再是大部分游客的选择,定制游越来越受青睐,深度体验的品质游是南非旅游局一直以来致力推广的方向。同时,配合游客新兴的出行方式,我们将优化完善产品内容。


华夫(Gregg Wafelbakker),新西兰旅游局亚洲市场总经理。 


华夫:对于中国游客,我们注意到自由行和小团体、定制游的蓬勃发展趋势以及人们对滑雪、徒步、骑行等户外活动的热情,这与新西兰旅游局发展高质量和可持续旅游的目标一致。消费者调研表明,中国游客在选择度假目的地时,非常看重自然风光、广阔的空间、纯净和安全的环境、顶级旅游体验、真正放松和休闲的机会,还有优质的美食和酒饮,新西兰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切。我们将与旅游业伙伴一起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信息,并为游客打造旅游产品平台。

 

郑入瑞:我相信中国游客的出游需求和习惯与疫情前相比会有一些改变,个性化定制领域将为旅游市场带来新的机会。斐济旅游局已发布2022-2024年全球国际市场战略计划,我们将充分利用斐济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向游客推广和展示纯净独特的海岛风光和人文风貌。为了提升中国游客的旅游体验,我们将继续与国内旅行社保持沟通,推出更多主题旅游产品,适应未来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克里斯·瓦洛蒂(Cristiano Varotti),意大利国家旅游局驻华首席代表。 


克里斯·瓦洛蒂:年轻一代的旅游者更看重“真实”和“技术”。技术已经成为游客体验的各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人们对“健康”的认知提高了,因此卫生与可持续性成为驱动的首要因素。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游客而言,行程过于紧张的“踩点”式游览景区的旅行时代已结束。现在的游客想获得更多令人兴奋的亮点,感受意义非凡的经历。对此,我们将利用辅助条件,将更多游客引导至“不走寻常路”的非常规目的地,比如意大利的村庄和户外目的地。

 

出境旅游恢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措施?

 

潘政志:消费者旅游出行习惯与偏好发生改变,当下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安全与健康环境的诸多考量,都为出境游带来不确定性。“灵活性”或许将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不仅指消费者对于各类灵活取消政策的需求,更是广大旅游业者在未来营销战略部署与规划上需要思考的课题,如何“灵活”适时调整与规划,应对瞬息万变的形势,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学习。

 

李朝晖:国内外旅游市场都发生了变化,大家会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适应阶段。首先,这几年德国乃至整个欧洲人均旅游成本上涨了30%-50%。个性化、高品质的小团游、定制游将取代大型低价观光团。这对旅行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传统旅行社是否有能力抓住新客户?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旅行社手里有没有独家的资源供应商?出境游重启后,用户需求和行为变了,传统旅行社面临转型,必须要对旅游目的地有重新的认识,包括梳理资源供应商和地接社资源。作为旅游局,我们希望能反过来“赋能”旅行社,提供内容以及资源方面的支持。

 

李蔚,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代表。


李蔚:出境旅游恢复后,随着更多中国游客的到访,中文导游以及能用中文沟通的地接社需求会逐步增加,旅游局也会培训和推荐有资质的当地导游和地接社,确保服务和接待的品质。未来,塞尔维亚将有更多的中餐厅开业,许多酒店也会提供中式早餐,在主要景点和城市将设置更多的中文标识,为中国旅行者提供出行便利。

 

黎仁杰,塞舌尔旅游部中国及日本区域总监。


黎仁杰:重启的出境游市场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目的地的管理机构,如何满足新的旅行需求,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很多游客更注重体验感,而不是走马观花的看景点。塞舌尔会在目的地多样性体验、文化体验、可持续旅游和康养水疗等主题上进行强化和推广。

 

2019年中国游客出游及消费数据如何?对今年有哪些预判?


杨宇,荷兰国家旅游会议促进局亚洲区总监、中国区首席代表。

 

杨宇:2019年中国赴荷兰游客量为36.8万人次。乐观地估计,今年市场将恢复到2019年的70%以上,某些细分市场会超过2019年的水平。

 

华夫:2019年,到访新西兰的中国游客超过40万人次,团队游客约占三分之一。随着旅游需求的上涨、护照更新及签证申请增加、航班逐渐恢复,中国游客将逐步回归。我们预计第一批抵达新西兰的主要人群将是探亲访友、留学生和商务旅行者,游客数量将在未来几个月回升。

 

曼苏尔·穆罕默德:2019年,中国赴南非游客数量近10万人次,为南非带来1.4亿美元的经济贡献,是南非最重要的入境客源市场之一。南非被选为中国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的首批20个国家之一,相信在这样的利好政策下,今年将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

 

潘政志:根据新加坡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入境旅客人次共计1912万,其中,中国赴新加坡旅客超360万人次;2019年,来自十大入境旅客来源市场的总旅游收益为217亿新元,中国旅客的占比最高,达19.4%,共计42亿新元。预计今年到访新加坡的国际旅客人次为1200万至1400万,恢复到2019年约75%的水平,中国游客可恢复至2019年的三至六成。

 

常典娜:瑞士国家旅游局始终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2019年来自中国的客人在瑞士酒店住宿间夜次已达180万。预估到2023年年底,中国市场的回归将达到43%,2024年达到80%,2025年-2026年达到90%(约170万夜次)。


唐云珠(Małgorzata Tańska),波兰旅游局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唐云珠:波兰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迎来了诸多重量级公务、商务代表团的来访,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投资考察的首批国家之一。2019年有超过13万中国游客到访波兰,消费总额为9.5亿兹罗提(约合14.5亿元人民币),领先于亚洲其他目的地。虽然中国游客数量短期内难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由于中高端游客占比增加,我们确信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将持续增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于梦儿

编辑 曲筱艺 李铮 校对 杨许丽

图片 受访者供图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曲筱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出境游,准备好了吗

相关推荐
《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全文发布
财经
跟着夏风去旅行吧!到清凉的地方
财经
热门评论
太感动
7天前
想去那种自然风光好的国家旅行
吴丹琳
7天前
今年全世界的旅游机构都瞄准了中国游客,毕竟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输出如此多的游客。
呕呕
7天前
一直在国内自驾游,有机会也想出境自驾,毕竟世界那么大,我们还是要走出去开开眼界。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