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头条 | 界首现象:整个城市都是“科创城”“高新区”
界首发布
2023-02-11 20:50
进入界首发布阅读更多内容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评选的中国创新百强县市榜单揭晓,安徽省界首市成为皖北和豫东地区唯一上榜的城市。这是2019年以来的再次上榜。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的县市。

 

界首市就是典型的中西部内陆县城,处皖西北边陲、豫皖两省交界处,安徽省9个县级市之一,在2018年以前是安徽省级贫困县。

 

十年间,该市用科技创新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成为了现象级科技创新城市之一。

 

 

“城市即科创城,界首即高新区”一词在界首市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只要真正创新创业,不管你是否成功,我们都支持”;“不管你创新创业成功了以后留不留在界首,我们照样支持”。

 

这两句话成为了界首市实施用科技创新激活“一池春水”的鲜明态度和激励机制。

 

掷地有声之后,界首市委书记、市长提出部署 “市委即科创委、城市即科创城、界首即高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模式。

 

各级决策者都达成共识后,企业自然而然地在科技创新中成为了主角。

 

 

决策机制的建立,彻底打消了创业团队的顾虑,吸引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一批高端人才团队到界首与本地企业合作创业。

 

2022年科技创新资金支出达到2.48亿元。

 

其中,东华大学团队与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开发的“功能性仿鹅绒高保暖絮片”成为北京冬奥会上供运动员、教练员和保障人员使用的保暖服制作材料,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也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外,界首市缺地少矿,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为了谋生,20世纪70至80年代,界首人成群结队外出打工,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本钱少,不少人只能当“货郎”,走街串巷捡废品。但正是这支吃苦受累又不体面的“货郎”大军,成为日后界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力量。

 

经年累月地外出“淘货”,界首人逐渐发现,将塑料、废旧金属等经过简单加工,价格就能翻倍。慢慢地,界首掀起回收及简单再加工废品的风潮。经过多年发展,铅资源综合利用、铝资源综合利用和塑料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界首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三大支柱。

 

为了解决发展与环保难题,界首市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由以前的低端“捡破烂经济”向中高端的资源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转型,持续探索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建立了“回收+处置+产品化”的资源循环利用完整产业链。

 

 

2014年以来,界首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路子,按照“收购体系网络化、产业链条合理化、产业发展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化、运营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思路,将原来分散无序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培育发展成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新兴支柱产业。

 

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已形成从废旧电瓶回收、冶炼、精深加工到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统计显示,界首年回收加工废旧蓄电池120万吨、加工再生铅30万吨,蓄电池极板8500万套、电池6000万只,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

 

 

目前,界首有10万人从事废塑料回收工作,在全国拥有固定废塑料回收渠道。界首相关企业已经从最初废旧塑料回收—打碎的粗加工模式,发展为目前在回收、分拣、清洗、造粒或改性、成型等产业链各环节均有较强技术储备的新模式。

 

界首通过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到高端产品的转变,建成了国家火炬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已完成汽车用改性塑料、双降解地膜、HDPE大型管材等改性塑料产品研发,建成了华东重要的再生化纤生产基地和新型材料加工基地。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进来废铝,出去铝型材、彩铝板;进来废塑料,出去短纤、长纤等,产业链条已经基本形成。

 

 

界首高新区光武科技园年回收利用废塑料260万吨,占全国回收利用总量的十分之一,每年生产化纤丝20万吨、再生绳网30万吨、雨鞋4000万双,分别约合全国的1/8、1/10、1/5,是全国最大的再生塑料集散地。

 

如今,界首市拥有高科技企业1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余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荣誉20余项。

 

眼下,界首正举全域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有望今年下半年获批,届时将成为周边近80个县市区、近6000万人口范围内唯一一个县域国家级高新区。

 

 

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映照出十年来界首市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的强劲发展态势。

 

十年来,界首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七成以上,工业发展整体呈现阜阳首位、皖北领先、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连续五年跻身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市),连续四年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县(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2%以上,打响了循环经济全国品牌、工业经济安徽品牌。

 

十年来,界首市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统领,坚持“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壮大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铅酸电池再制造、再生铝、再生塑料循环利用三大板块,再生资源产值占该市工业产值70%以上,打造了再生资源发展的全国品牌。

 

“界首现象”成就的不仅是数字的“量变”,更深蕴着界首市科技创新精神积累出的“质变”。

 

“界首现象”更体现出了界首市勇于“跳出界首看界首”;敢于“在阜阳乃至皖北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示范”,弯道超车、逆袭进位的勇气。

 

(成展鹏)

 

来源:中新皖事

 

值班编辑:沈钰

 

审核:刘芳  监制:孙涛

 

主办:界首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界首发布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今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联合发文,共赞“山海经”
新京号
经济日报头版关注:旭日雄安
新京号
北京图书市集妇女节限量福袋发售中
文化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头条 | 这件事,界首最懂!
新京号
济南“项目深化年”效果显著,新质生产力成果涌现
第一看点
合肥,何以“养人”? | 新京报专栏
观点
《经济日报》聚焦山东烟台深耕海洋经济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1月11-17日文艺资讯丨《京城拍卖会》致敬经典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