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开新店 开新局|北京新商场、新店、首店持续亮相,拉满期待值
新京报 记者 郑明珠 段文平 袁秀丽 编辑 王琳
2023-02-07 12:04
2023年初始,包括DT51在内的多家新商场亮相北京,成为人们春节消费的新去处。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北京将有近20家新商场亮相,其中包括“体育+商业”模式的中体运动方城、面向年轻群体的北京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超30万平方米的体量创新改造项目五棵松万达广场等。除了自带“新手光环”的新商场,各大成熟商圈商场的新店、新创意也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今年1月,包括朝阳合生汇、朝阳大悦城在内的多家北京商场新增超过10家店。新商场闪亮登场、老商场新动态不断,为北京消费注入新鲜血液。

北京年内预计新开近20家商场

1月6日,位于北京亚奥商圈的DT51正式开业。2月2日,新京报记者走访注意到,萌态十足的小动物装置吸引着众多消费者。“虽然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商场了,但每次来都忍不住让孩子和这些可爱的袋鼠、兔子合影。”一位住在附近的消费者说。下午5时左右,商场内客流量逐渐增多。一家餐饮店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开业以来客流量每天都不少,特别是春节假期,中午和晚上正餐时间通常需要排队。

DT51是北京华联旗下的全新产品线,与北京SKP共享品牌资源和买手团队,不同的是,DT51拥有全新定位,主打中高端消费,这里汇聚了200多个时尚品牌和餐饮、商超等服务业态,引入了更多适合社区家庭的业态和产品。

新京报记者走访注意到,商场内部共有八层,除了美食街、珠宝、化妆品、服饰、家电等常规业态,商场一层至五层遍布自营买手集合店,面积占比近半。DT51方面介绍,自营买手集合店引进的多为一些设计师品牌,既在产品质量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也为DT51带来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亚奥商圈一直缺少时尚消费地标,2022年10月,位于奥体中心南侧的北投购物公园亮相,此番DT51的到来则为整个商圈增添了时尚元素,有望辐射北京北部上百万中高端社区居民,助力北京北部地区商业氛围提档升级。而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北辰荟购物中心也将在2023年亮相,亚奥商圈的商业氛围将逐渐升温。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北京将有近20家商场亮相,其中包括“体育+商业”模式的中体运动方城、面向年轻群体的北京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超30万平方米的体量创新改造项目五棵松万达广场。

此外,位于海淀区的西三旗万象汇、五棵松万达广场、西北旺万象汇3家大型商场将分别于2023年5月、6月、9月开业。位于昌平区的超极合生汇二期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业,合生汇方面介绍,该项目将打造“创文化、策娱乐、潮运动”的超级休闲生活目的地。位于东城区王府井路口的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更名为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后,1月31日正式启动项目改造。该项目定位为新国潮,融入国潮零售、国潮餐饮以及娱乐和配套服务项目,预计今年7月底完工,在国庆节前夕亮相。这些项目定位、特色各异,可谓是“多点开花”。

新店、首店激发消费热情

春节前,王府中環迎来一批全新精品店,既有中国首店,也有亚洲首店。入驻王府中環西座的中国首家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潮流买手店,整体概念和设计由知名设计师川久保玲亲自操刀,三层空间彰显独特的杂乱美感。潮牌Supreme也通过这家新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店中店”形式设立官方销售渠道。亚洲首家完整体现售前、售中、售后零售全价值链的始祖鸟旗舰店也在王府中環开业,该店在设计中融入了地方特色,同时还配备了亚洲首家“重生工坊”,提供产品养护知识分享服务。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1月,朝阳大悦城新开14家店,其中包括奈雪的茶第1000家门店,朝阳大悦城常务副总经理徐蓁告诉新京报记者,虽然今年春节受返乡过年的影响,商场客流有所下降,但是销量仍保持平稳增长,朝阳大悦城春节期间的销售额同比2019年提升了30%,1月整体销量和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0%。

此外,北京朝阳合生汇1月新开25家店,其中餐饮类新店最多,这些门店在春节期间客流量、销售额均超出预期。银泰百货大红门店1月共引进5个新品牌,主要围绕餐饮,女装品类;大兴大悦春风里春节期间新店频开,瑞幸、方方猴等9家新店开业齐亮相,多重主题活动及促消费措施助力客流及销量回升,客流环比节前提升67%,销量环比提升27%,餐饮、零售业态销量同比上涨10%。

值得关注的还有,春节假期,首店在北京加速落地,激发消费新动能。DT51入驻了20余个全国首发品牌,护肤品牌“AOXMED瑷科缦”全国首店落地汉光百货,潮牌集合店33 Trente Trois全国首店亮相北京朝阳合生汇,美国极限运动品牌DC SHOES(动速)中国首店、韩国潮流品牌WE11DONE北京首店落户三里屯太古里并推出北京限定产品,赛特奥莱“王府井全球购首家跨境体验店”涵盖美妆、香水、护肤等,崛起“海淘”新势力。

近年来首店经济在各地蓬勃兴起,北京领跑全国。作为商场和品牌吸引人流和消费转化的有力抓手,首店是各大商业体的必争之地,也是促进消费复苏的重要方式。“首店首发”已成为北京消费领域的高频词汇。业内认为,众多国际品牌的入驻,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消费繁荣程度和营商环境改善情况,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融入城市文化元素的城市首店,更能激发本地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2022年9月6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2019-2022北京市首店经济综述和展望报告》,北京的“首店经济”走过了萌芽、成长两个发展阶段,正迈向创新引领的新时代。首店政策方面,2019年开始,北京市相继出台首店1.0版、2.0版措施。2022年推出3.0版措施,推出《促进首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与之前的版本相比,3.0版政策扩大了受益面,从首店、旗舰店扩大到了概念创新店,关注新品牌的同时,更支持老品牌创新发展;其次,提升国内品牌零售首店投资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按照项目核定实际投资总额的20%给予支持,提升至50%。

在“真金白银”的支持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加入,给北京的“首店经济”增添了一抹“中国范儿”。同时,提升国内外知名品牌在京举办时尚消费类新品发布活动的最高支持额度,由原来的最高支持100万元提升至200万元。3.0版措施支持的不仅是在京店面,更支持品牌企业在京开展实体化经营,推动品牌总部或区域总部在京落地,吸引更多高质量的首店品牌在京扎根。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共有812家品牌首店落地,四季度虽受到疫情扩散的不利影响,仍吸引了196家首店入驻,表现良好。四年来,北京市共引进2774家首店,其中,2019年878家、2020年183家、2021年901家,数量上稳居国内“首店经济”第一梯队。

零售地产将迎超百万平米供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中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突出做好稳增长各项工作。在推动新商场落地面市和老商圈更新换代的同时,北京市相关部门也通过多种举措助力首店发展,从点到面促进消费复苏,加快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

根据北京市2023年计划,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其中,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完成崇文门、朝青等重点商圈品质提升,启动西单商场、五棵松万达广场等重点商场改造提升,实现西北旺万象汇、京西大悦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新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800家左右,推动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沿线商业建设。

仲量联行统计显示,在北京零售地产新增供应方面,2022年一些新项目的入市时间因工期延误或预租活动受阻而延后,2023年施工与装修恢复正常,大部分延期项目将在2023年入市,全市将迎来11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供应。

对于今年北京各大商圈、购物中心、店铺的发展趋势,仲量联行华北区研究部董事纪明称,“消费客流和购买的复苏信号,有助于提振零售品牌和零售地产运营方的市场信心与表现预期,此前暂缓扩张或谨慎收缩的品类将恢复扩店等需求。在目前的租赁低价窗口与市场活跃度走高的基础上,北京全市购物中心租金有望在2023年第二季度止跌企稳,空置水平有望得到改善。”

纪明进一步称,当前零售地产业主对于2023年经营利润的预期虽然尚无短期显著上调,但对租户结构提升的信心有所提振。随着品牌方问询量提高,2023年初零售地产业主对于市场预期转好,标杆项目将持续积极投入,开展项目提质升级改造。

新京报记者 郑明珠 段文平 袁秀丽 
编辑 王琳
校对 翟永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郑明珠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段文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袁秀丽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开新店 开新局

相关推荐
苏宁易购最大Max店落子北京 今年京津冀将新开12家大型门店
科技
清明小长假临近,快闪、IP展、首店集体“预热”假日消费
消费
清明假期多家餐企客流增长,新店新菜“备战”五一长假
消费
新店首店入驻、新春市集亮相,北京商场过节体验“升级”
消费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新闻发布会 第十五届北影节将同步启动北京电影生活节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3月文艺资讯丨音乐剧《理想之城》书写奋斗
娱乐
大戏看北京3月文艺资讯丨音乐剧《理想之城》书写奋斗
娱乐
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之三
新京号
本周末北京多家新商场开业,商圈跨年活动陆续开启
消费
北京四大商业体集中亮相,多商圈跨年活动体验感升级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