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访谈间丨延庆区委书记于波:最美冬奥城 初绽芳容
新京报 记者 曹晶瑞 陶冉 编辑 张树婧
2023-01-18 19:36
“冬奥让延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以及国际知名度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升。后冬奥时代,延庆将用好冬奥遗产,全面推动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

这个冬天,北京迎来冬奥会后首个冰雪季,海陀山脚下的妫川大地,涌入了大批冰雪爱好者。1月17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在进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持续普及冰雪运动,落实场馆赛后利用计划”,市人大代表们也将目光聚焦到最美冬奥城——延庆。

 

2023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延庆区委书记于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延庆的政治任务,也是延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延庆是属于未来的”重要嘱托的现实行动。延庆将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统筹推进“保生态、谋发展、惠民生”,以实际行动让这座最美冬奥城初绽芳容。

 

1月18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延庆区委书记于波在延庆代表团发言。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激活冬奥“金资产” 冰天雪地更火更值钱

 

2023年初,北京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位于京西北的最美冬奥城——延庆,在冰雪的映衬下芳华绽放。当天,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万科石京龙、八达岭三大雪场里,发烧友、冰雪爱好者们沿着雪道俯冲而下,感受着冰雪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2022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北京就此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这场盛会的举办,也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延庆。长城脚下,守望着海陀山的延庆迎来了高光时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后,后冬奥故事在这片土地上谱写,北京冬奥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冬奥结束后,我们仅用36天就完成对主要场馆的初步改造。2022年4月29日,赛区顺利转型,正式挂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及高山滑雪北京延庆国家训练基地。”于波称。在冬奥会后的首个冰雪季,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里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回村雪道、速降赛道及大众体验区相继对公众开放,曾经各国顶级运动员竞技的赛道,吸引了大批滑雪发烧友们“打卡”,体验冬奥“同款”雪道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于波谈到,随着延庆成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全民上冰雪的热情高涨,延庆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冰雪旅游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自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全区已接待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游客1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余元。近年来,延庆也在围绕冰雪旅游持续发力,为了让大家能够在延庆感受到冰雪魅力,除了三大雪场,北京世园公园、延庆世界葡萄博览园、八达岭镇等多个景区景点和乡镇都开发了颇具特色的冰雪项目。

 

北京市两会前夕,延庆龙庆峡冰灯冰雪嘉年华开幕,一组组精美的冰雕、雪雕作品正式点亮,这个有着37年历史的延庆冬季经典旅游项目也在原有冰灯展的基础上,新添了冰雪娱乐项目,吸引了更多的人气。

 

“冬奥让延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以及国际知名度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升。后冬奥时代,延庆将用好冬奥遗产,全面推动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于波表示。目前,延庆不仅与国际雪车联合会签署《谅解备忘录》,取得未来五年国际雪车联合会赛事举办权,还在冬奥IP的带动下,成功获评2022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关村延庆体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吸引368家冰雪体育科技企业入驻。

 

于波称,2023年,延庆将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上下更大功夫,坚持走精品高端路线,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牵引,联动运用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推动“冷资源”变为“热经济”。

 

于波透露,延庆区将高标准开展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升级改造,争取更多世界级、国家级赛事落地。“2023年延庆将举办市第二届冬运会高山滑雪比赛等12项冰雪赛事活动,同时,丰富山地自行车速降、山地越野车体验等休闲娱乐项目。大力推动四季运营,打造北京冬奥精神传播地、国际赛事举办地、国家队训练地、大众冰雪体验地、户外休闲度假地。”与此同时,持续加强与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公园等周边景区景点、酒店宾馆、民宿民俗的互联互通,促进冰雪运动与文旅、休闲、体育等资源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消费热点。同步加快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建设,统筹抓好专业人才培养、冰雪运动普及等工作,发挥青少年冰雪运动主力军作用,建好用好“六支半”队伍。

 

“目前延庆已有短道速滑队、双板滑雪队、越野滑雪队三支队伍,以及社会组织代为培养的冰球队。2023年还将组建冰壶队、小年龄段冰球队、女子冰球队三支队伍,着力扩大各类人群中滑冰、滑雪爱好者规模,以竞技赛事和青少年带动更多人上冰上雪。”于波称。

 

端好生态“金饭碗” 绿水青山更美更自然

 

漫步妫川,风景秀美,公园绿地星罗棋布。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生态始终是延庆的深厚底色。从冬奥场馆建设到谋划后冬奥篇章,“绿色”贯穿始终。

 

于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延庆坚持生态立区,始终把守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我们常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行动绘就一幅绿色发展的优美画卷。”于波谈到,延庆生态建设成果丰硕,这是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的结果。

 

上世纪50年代,延庆森林覆盖率不足7%,是京西北大风口。经过数十年接续奋斗,拓荒植绿,硬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滩变成广袤林海。现在的延庆,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森林覆盖率已达61.8%,成为首都西北生态屏障和美丽后花园,绘就了一张大美蓝图。

 

于波谈到,延庆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全区“一号指标”,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气方面,“一微克”行动卓有成效,延庆聚焦裸地、扬尘等重点领域,0.1微克、0.1微克地治理和改善,让延庆PM2.5年均浓度降到2022年的26微克/立方米,全市并列第一;基本达成“两化”目标,抓好全区376个村庄清洁取暖,基本实现川区无煤化、山区清洁化。水土治理方面,延庆以河长制为抓手,抓水源、治水道、通水系,做好土壤源头预防保护,在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上游,打造了绿色生态水系统,保持了水土质量稳定。可以说,从“世园蓝”到“冬奥蓝”,再到如今的“持久蓝”,延庆在生态治理的路上从未止步。

 

于波介绍,不久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为延庆走好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决心、提供了强劲支持。

 

减污、扩绿、降碳、增长是延庆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词。于波介绍,下一步,延庆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确保主要生态指标全市领先。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建设成果,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为首都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作出延庆贡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力争碳中和走在全市前列。深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和成果应用,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延庆将在生态保护方面下更大功夫。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努力打造北京美丽的‘后花园’和生态建设‘延庆样板’。”于波表示。

 

擦亮三张“金名片” 全域旅游更旺更高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以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延庆是京郊旅游大区,伴随着冬奥会、世园会等重大盛会的举办,延庆的绿色资源愈加丰厚。于波表示,延庆区将以长城、世园、冬奥三大独有资源为引领,带动北、南、中、东四大片区发挥各自旅游优势,让全域可玩、四季有景,实现“大京郊服务大城市”。2022年7个重要节假日中乡村旅游接待量6次居全市第一。今年元旦假期,全区共接待游客1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0万元,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蝉联全市第一。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就坐落在延庆北部,以此为核心,北部冬奥冰雪旅游片区正在培育中。”于波透露,围绕冰雪健康户外主题,延庆将串联龙庆峡、玉渡山、石京龙滑雪场等资源,开展冰雪竞技、冰雪休闲、登山徒步、生态观光等,打造冬奥冰雪休闲小镇,培育“冬奥人家”,让其成为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延庆南部有八达岭长城、水关长城、古长城等长城文化资源。伴随长城文化带的建设,延庆区将沿南山环线建设八达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大庄科明长城遗址公园,并融入民俗、非遗等文化体验,打造南部长城文化主题片区,形成长城文化旅游集聚区。


于波介绍,延庆中部是生态体验主题片区,以北京世园公园为核心,妫河水系丰富,覆盖了妫河森林公园、野鸭湖湿地公园、康西湿地森林公园等优质资源,未来,这些绿色生态资源将联动延庆古城、永宁古城、柳沟古城、榆林古城等文旅资源,带给游客观光、游览、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验。

 

“延庆东部是山水康养主题片区。在这里,游客可以畅游百里山水画廊、骑行四季花海、参观木化石群和恐龙脚印,登赏九眼楼长城,体验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融合的魅力。”于波表示,延庆区将以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为引领,建设北部冬奥冰雪、南部长城文化、中部生态园艺、东部山水康养四大主题旅游片区,打造全域、全时、全景的高品质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陶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