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访谈间|石景山区区长李新: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
新京报 记者 王景曦 陶冉 编辑 樊一婧
2023-01-17 18:39
将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在北京市“两会”召开之际,北京市人大代表、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接受了新京报专访。李新表示,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项目实施和新兴产业落地,为老工业锈带点缀了新时代色彩,新首钢成为京西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引领带动了石景山全面复兴,首都西大门更加有“里”有“面”,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魅力日渐彰显。

 

北京市人大代表、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去年首钢园举办了59场重大活动

 

新京报:2022年,首钢园举办了冬奥会、服贸会、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等盛会。借着盛会契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首钢园。首钢园是如何从工业厂区转变为如今年轻、现代的综合园区?

 

李新:首钢始建于1919年,有百年历史,是北京重要的工业企业,对北京发挥过重要的经济带动作用。随着夏奥会申办成功,首钢面临着一次转型,开始把工业生产部分移出北京,让天更蓝、环境更优美,以更好地服务夏奥会。随着首钢的涉钢产业搬迁,石景山区也开始了产业转型、城市更新。2022年冬奥会举办,首钢园再次蜕变,过去的老工业基地转变成了一个活力秀场。其间,首钢滑雪大跳台两块金牌的产生,使首钢和石景山区成为京西福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石景山区有一句话叫“石景山就是新首钢,新首钢就是石景山”,石景山和首钢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共同实现着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打造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面向国际化的活力空间和发展热土。首钢的明确定位是“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我们按照“四个复兴”来推进。在文化复兴上,深挖老工业区历史文化遗产与工业遗存文化价值,发扬冬奥文化,打造后工业科技文化创意基地。在生态复兴上,人们走进首钢园区,可以看到群明湖、冬奥公园,看到大片的绿地,这是绿色的直观体现。此外,我们完成了绿轴景观提升工程,实施首钢水系与永定河流域连通工程,打造出西部山、水、冬奥、工业遗存融合创新典范。在产业复兴上,新首钢成为了石景山区科技、文化、活力、绿色的承载之地。

 

目前新首钢已有商业、智能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创意等产业集聚,2023年,如何进一步集聚“科技+”“体育+”产业,把冬奥场馆从体育场馆变成文商旅体展的综合体,能够承接更多的产业导入,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在活力复兴上,去年,我们在首钢园内举办了服贸会首钢园专题展览等59场重大活动,同时还有众多的首店、首发活动,这些活动为整个地区带来新的活力,首钢园也获评“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礼遇企业、尊重企业

 

新京报:过去一年,石景山高精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未来高精尖产业将如何发展?

    

李新:去年以来,我们抓住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契机,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加快创新和开放发展,推动“一轴四园”重点产业功能区、“1+3+1”高精尖产业和“五子”联动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我们明确了“1+3+1”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包括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产业,还有商务服务业等,都是产业重点。

   

石景山区依托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与中国电科集团共同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高标准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同时,我们与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在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的建设。


2022年,石景山区新增市场主体的年度增幅,在全市各区中排名前列。正是由于营商环境的优化,更多的高精尖企业才会被吸引到石景山区来。

 

高精尖企业的主体会为区域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机遇,市场主体也给区域带来非常好的回报。2022年,石景山区高精尖产业收入增长超过8%,税收贡献增幅近20%。我们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正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新京报:这么多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到石景山来?

 

李新:企业要受到礼遇、要被尊重,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了解企业、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了解他们核心骨干的关注点,这样在提供政策解决方案时才有针对性。

 

当一个地方让企业觉得舒服,有和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再加上作为中心城区,这里交通便利、宜居宜业。综合起来,石景山区让企业觉得在这个地方受尊重,企业发展有预期,企业员工也满意。

 

去年石景山区实施了40项重要民生实事和67项济困工程


新京报:过去一年,石景山区在服务民生、解决民生实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新:民生的核心就是“七有五性”。我们的财政资金重点就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民生保障,另一个是产业发展。在民生保障过程中,我们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守好百姓日子。2022年,石景山区实施了40项重要民生实事和67项济困工程。 

 

比如,在教育方面,我们引进了北京一七一中学合作办学,加快建设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金顶街小学,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在养老方面,4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成运营,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顺利通过国家评估,两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在医疗方面,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3个区域医联体及1个紧密型医联体,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达99.6%。首钢医院门急诊医技大楼、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竣工,五里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能够让新市民、年轻人在石景山不受住房所累,能住得下、能安心,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需要持续用力,要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来发力,提高民生投资、投入的精准性和效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即将试营业 将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新京报:石景山的文化是非常有特色的,有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冬奥文化,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挖掘区域内文化方面,明年有哪些工作?

 

李新:石景山区整个区域都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之内,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需要深挖的。连续两年,西山永定河文化节都在首钢园三高炉举办,每次举办都是在挖掘、展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内涵。

 

今年,石景山区将进一步加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重点推进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深入挖掘“京西古道”历史文化底蕴,加快法海寺门区、龙泉寺遗址公园建设,更新改造8个重点院落,提升街区运营管理水平。

 

其中,1月18日,法海寺壁画艺术馆要开始试营业了,沉睡了几百年的壁画会说话了。利用先进的多元数字化手段,将壁画每一处细节进行学术深挖,这个是值得期待的。

 

新京报:未来石景山区将如何继续推动新首钢全面复兴?新首钢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期待?

 

李新:在新首钢的“蝶变”与今后产业发展布局方面,新首钢是“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石景山区和新首钢是命运共同体,未来要共同实现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打造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面向国际化的活力空间和发展热土。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紧抓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有利契机,把新首钢更新作为引领工程、重头项目、动力之源,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全力推进新首钢地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城园融合、产城融合项目,加快实现市政公用设施向园区延伸,有序推动“厂区”“园区”向“社区”“街区”转变,为老工业基地复兴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为城市提供更多创新空间、消费空间、活力空间。

 

加强区企高层对接,加快首钢北区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推进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金安桥轨道微中心一体化建设和国际学校前期工作。


继续办好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充分发挥服贸会平台的影响力,打造首钢特色服贸会品牌。

 

此外,要精心谋划冬奥场馆赛后有效利用,积极引进新业态新模式,完善停车、餐饮、购物等商业商务配套设施,支持“首店”“首发”“首秀”等特色活动,进一步彰显“双奥之区”魅力,让广大市民在这里继续享受到更多世界级体育赛事,体验到更多特色商业活动和文化娱乐场景。

 

点击链接观看采访完整视频:


专访石景山区区长李新: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景曦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陶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今年上半年北京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北京
2025年服贸会首次“一会一址”举办,今天,在石景山首钢园精彩开启!
新京号
“北京机会”释放千亿级吸引力,140个优质项目全球寻伙伴
北京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五大重点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北京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
新京号
这些单位、校园和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名单!石景山靠得是什么?
新京号
2025年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将于10月在北京石景山举办
新京号
区领导走访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有限公司
新京号
区领导会见卢森堡地方市镇协会代表团
新京号
2025年北京市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工作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