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打好蓝天保卫战,让“北京奇迹”成为“理所当然”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何睿
2023-01-15 12:39
人们依赖于自然环境生存,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家园。
关注北京两会系列评论

▲2022年10月9日,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北海公园。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据新京报报道,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到,北京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8.3%,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近年来,随着首都各界在污染治理方面所付出的一系列努力,北京的蓝天白云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不管是曾经引起热议的“APEC蓝”,还是去年的“冬奥蓝”,如今,蓝天白云已经成为一种日常,重回首都市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此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一级优天数增加了24天,优良天数总计286天,重污染天气仅有3天。这些数据表明,北京蓝天的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了,这是人们乐于见到的景象。
曾几何时,雾霾天气是萦绕在首都市民心头的一个“心病”。对很多人而言,曾经的重霾天,都是一个很糟糕的记忆。如今,这样的景象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其实,如果仔细算算,雾霾重重的北京也不过是几年前的事情。
▲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展示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夜晚天空星轨图。新京报资料图

如今,“天上星河转”的景象在北京并不少见。去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展示了一幅在故宫午门拍摄的星轨图,就是北京空气污染治理成果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从“十面霾伏”到“北京蓝”,既有赖于北京有关部门及时推出的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也离不开首都各界的密切配合。
当然,这份成果的背后,实质上是社会各界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人们依赖于自然环境生存,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家园,这是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理应得到呵护。
某种程度上,不管是政府还是普通市民,正是因为加深了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才能齐心协力,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尽全力打好这场蓝天保卫战,守护好这份被世界由衷称赞的“北京奇迹”。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赵琳
相关专题

聚焦2023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北京精准治污背后,有这些“黑科技”支撑
北京
过去十年 北京PM2.5浓度降幅达66%
北京
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
时事
与PM2.5“交手”十余年,胡京南:我们实现了发展与环保双赢
时事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延庆打造全域冰雪消费新场景
北京
北京蓝天更多了,首都发展“含金量”更高了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区两会|连续三年空气质量居全市首位,密云打造生命健康科学城
北京
一周碳要闻: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碳报第128期)
财经
生态环境部:“红墙黄瓦映蓝天”已成北京市民游客相册的“标配”
时事
热门评论
-黄美腻-
7天前
牛哇 大北京的治理能力还是一流滴
小凡
7天前
希望之后一抬头就能看到蓝天常在~!
偏偏
7天前
太强了 北京奇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