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科院报告:近十年来,中国山地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8.2%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2022-12-27 18:36
山地绿色覆盖指数均值达82.1%,植被覆盖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中国科学院今天(12月27日)发布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其中《中国山地研究与山区发展报告》指出,近十年来,山地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8.2%,山地绿色覆盖指数均值达到82.1%,植被覆盖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山地生态系统的年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固碳量占全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量的85%以上。

 

我国是世界山地大国,广义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自然资源的重要蕴藏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中国山地研究与山区发展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制形成。报告提出,我国已构建了以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上游、东北森林带和南方丘陵山区为骨干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向好。

 

近十年来,我国山地水资源总量平均增加4.5%。国家持续加大水利工程投入,长江上游、黄河上游、淮河和珠江上游的水库平均库容调蓄系数达到55.5%,工程性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7.5万平方千米,山区土壤年侵蚀量减少27%,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态势,主要江河泥沙含量减少44%以上,山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

 

同时,国家持续加大防灾减灾投入,防灾减灾成效显著。山地灾害风险等级中度及以上的面积由2012年的519万平方千米减少到2022年的154万平方千米,减少70.3%。山地灾害数量和造成的伤亡人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十三五”期间山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十一五”减少了77.4%。

 

报告建议,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山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理与过程,开展气候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特别是对北方和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全面揭示我国江河泥沙大幅度降低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对水电工程的影响,保持江河水沙关系平衡,保障河流健康、永续利用。

 

同时全面考察我国山区的基础条件及发展现状,评估我国6个山地大区和37个山地亚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现代化潜力”,研究山区现代化建设途径与模式,编制我国山区现代化建设规划,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第一看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看点
专访中科院大气所碳中和中心主任刘毅:实现碳中和不应只关注减排
北京
延庆区区长于波:确保冬奥会首场测试赛“一炮打响”
北京
70年,民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
观点
“断鼻家族”出走保护区,15头野象进昆明
时事
阻击沙漠飞蝗:或于夏季卷土重来,我国派员协助境外防治
时事
汾河新一轮治水调查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