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随着全市复工复产的推进,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增长明显,从今天(12月22日)开始,北京多条地铁线路进一步缩短运行间隔,缓解了早高峰客流压力。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天来,北京地铁全网客运量增长明显,已经由12月15日(周四)的157.74万人次上涨到了12月20日(周二)的309.56万人次。
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了解到,北京地铁正密切关注所辖各线路客流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动态优化调整运力。在12月20日提高5、6号线运力基础上,21日继续增加1号线八通线、亦庄线运力,并根据早高峰实时客流量在8、9、10、13号线等线路加开临客44列。
自12月22日起,地铁公司将进一步调整运营方案,缩小8、9、10、15号线以及房山线、昌平线列车运行间隔,并在13号线等线路加开临客。同时,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做好站车通风、环境消杀等工作,确保乘客安全出行。
今天早上8点,记者在地铁10号线双井站、国贸站注意到,列车运行间隔较此前已经有了明显缩短,平均2到3分钟就有一趟车进站,偶尔还会有临客列车进站。
今天早高峰时段,地铁10号线双井站迎来大客流。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虽然正值早高峰拥挤度最高的时段,车站内的候车人数也并不会太多,即便存在一趟车上不去的情况,下一趟列车进站后也基本能将滞留乘客清空。
记者注意到,双井站、九龙山站等换乘车站的客流量相对更大一些,换乘通道内不断有乘客通行,但车站内比较有序,没有出现明显的拥挤排队情况。
乘客在九龙山站换乘。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随着近期客流的逐步回升,京港地铁也及时提升运力、缩短行车间隔。目前,4号线-大兴线工作日早高峰最小行车间隔已缩短至2分30秒,地铁14号线工作日早高峰最小行车间隔已缩短至3分钟。
据介绍,京港地铁在持续做好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车站消杀工作,确保乘客出行环境安全、健康。车站内乘客易接触的安检机、闸机、自动售票机等,每一小时至少消毒一次;车站卫生间、车站楼梯扶手、电扶梯扶手、直梯轿厢等,每一小时至少消毒一次。
7号线车厢内乘客较上周有所增多。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