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夸父一号”首批太阳观测科学图像发布,实现多项国内外首次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2022-12-13 12:24
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12月13日上午,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夸父一号”卫星于2022年10月9日成功发射,本次发布会对外公布了三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2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实现了多项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据“夸父一号”卫星系统总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诸成介绍,截至目前,“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和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状态正常,卫星平台和各载荷功能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建立了高精度稳定姿态指向、稳定工作温度环境、可靠星地测控和数据传输链路,并获取稳定能源,有力保障了卫星在轨开展工作。


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在2022年11月11日观测到的一个C级耀斑硬X射线成像与AIA/SDO紫外1700图像的比较。图/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据“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介绍,在轨2个月期间,“夸父一号”按照既定计划,开展了大量对太阳的在轨测试和观测,其中,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实现了我国首次在空间开展太阳磁场观测,已获得的太阳局部纵向磁图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聚焦“一磁两暴”科学目标,实现高时间分辨、高精度的太阳磁场观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实现了我国首次太阳硬X射线成像,提供了地球视角目前唯一的太阳硬X射线图像,图像总体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实现对太阳耀斑展开非热辐射空间分布、时间结构、能谱特征观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的3个子载荷之一,太阳日面成像仪(SDI)国际首次在卫星平台上获得了莱曼阿尔法波段全日面像,其中对日珥的演化图像清晰完整。另一个子载荷——太阳白光望远镜(WST)观测到太阳边缘上2个罕见的“白光耀斑”,莱曼阿尔法波段的观测能力得到了验证。随着子载荷——太阳日冕仪(SCI)开机对日冕物质抛射开展观测,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将在日冕物质抛射的日面形成和近日冕传播观测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一阶段,“夸父一号”将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开展并完成在轨测试,早日转入在轨科学运行阶段。同时,“夸父一号”将充分发挥三台有效载荷组合观测的特色,加强国内外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工作,早日实现 “一磁两暴”科学目标,为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观测和研究做出有显示度的中国贡献。


“夸父一号”全称为“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研制发射的又一颗空间科学卫星,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夸父一号”卫星的科学目标瞄准“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和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夸父一号”卫星工程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大总体和地面支撑系统的研制建设,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长春光机所分别负责卫星平台及三台有效载荷研制,科学应用系统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测控系统由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实施,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研制生产。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407万人才汇聚,全球科创版图的“苏州坐标”正在崛起
新京号
407万人才汇聚,全球科创版图的“苏州坐标”正在崛起
时事
怀柔科学城将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北京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新京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北京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有哪些精彩瞬间值得回顾?
文化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经济日报》聚焦山东烟台深耕海洋经济
新京号
从东方红一号到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中国人如何实现宇宙梦想?
时事
揭示太阳新发现!北大田晖Science再发文!
新京号
热门评论
刘美君
7天前
厉害
正常相处
7天前
太棒啦
六金yR
7天前
期待观测和研究能有新的突破!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