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每日一书|《看,我写了一本书!(你也行!)》
新京报 编辑 王青
2022-12-08 12:39
这是新一期的“童书新品联合书单”。我们每期会从各品牌筛选新上市的童书,兼顾各年龄段孩子,在选品上注重图书内容的启发性和新颖性。书单的读者不仅限于孩子,我们也会选择适合父母阅读的书放进来。
《看,我写了一本书!(你也行!)》
[英]莎莉·劳埃德-琼斯/著
[英]尼尔·莱顿/绘 孙慧阳/译
青豆书坊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年4月

适读年龄:5+

如果要你去写作,你首先想到的问题一定是“我要写些什么呢?”于是你翻翻日记,搜索记忆,就能找到一堆东西可写。但是洋洋洒洒直接下笔写出来的就能被加工成书了吗?当然不是。

书作为知识的载体,身负的重任是要让更多人“愿意”来读它,知识才会被他人吸收并传播出去。一本书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你作为作者是否拥有可以让他人信任你所写的内容的背景知识?”“读者会对你写的内容感兴趣吗?”“你是用非虚构还是虚构来写作?”等问题。

这本书虽然是绘本,但用寥寥数页概括了在商业化市场上创作一本书所需要考虑的诸多细节。比如,你可能很喜欢写恐怖故事,但是如果给小宝宝写睡前故事,那就最好不要写可怕的怪兽。你可能知道恐龙很受小朋友欢迎,想去写一本恐龙的故事,那么至少你要先知道一些恐龙的名字吧。

除了日常写作文,现在有很多爱阅读的孩子早早地开始了创作之路,父母会很骄傲,但如果只是把这种写作当成孩子的自娱自乐未免有些可惜。优秀的创作(不仅是写书,也包括成为文字、视频或音频博主)需要真诚且深刻地表达自己,也要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认可这种优秀,而做到这些确实需要一些技巧。甚至你只是一名读者,想想某些内容为什么就打动了你?这也有一部分是作者在创作技巧上的功劳。


作者/申婵
编辑/王青
校对/杨许丽
相关推荐
家风故事展播|罗锋:父女的同读共写时光
新京号
当司马迁穿越千年,我们该如何向他解释今天的历史学?
文化
经济学范式的四次“转换”和“综合”|新京报中文学术文摘
文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那些投身抗战一线的新闻人
新京号
捷克的童诗:以孩子的目光,洞察语言的乐趣|孩子与诗
文化
他脱离了肉身的束缚,不再困在身体的病痛里|孙曼丽在许倬云先生北京追思会上的发言
新京号
学生遍布全球,北语闻亭:择一业终一生,做国际中文教育躬耕者
教育
大人们趁暑假,陪厌学的孩子恢复心力
文化
她带着这片土地上100多年的沉重,飞了起来
文化
新闻传播学为何是不可或缺的“平台性学科”?丨我和我的学科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