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常态化核酸采样安全吗?北京疾控首席专家答疑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2022-11-28 17:43
等待检测时,前面的人员完成采样后不要立刻上前,等前一个人离开且医务人员完成手消、拿出新棉签后再上前。仅在采样的短时间内摘下口罩,屏住呼吸,采样结束后立刻戴好口罩。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核酸检测是判定新冠感染的“金标准”。但随着社会面病例持续筛出,有市民就常态化核酸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今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王全意就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提醒。

 

为何要做核酸检测?

——新冠临床不特异 通过症状诊断难度较大

 

今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王全意就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全意表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较多,临床表现不特异,通过症状和体征诊断新冠肺炎的难度较大。核酸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比较高、经济快速,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口岸工作人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养老院、建筑工地等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感染后易造成传播,这些职业人群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应按规定频次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播。

 

当小区、楼宇、单位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发现其他的感染者。还要根据风险评估确定后续检测频率,以进一步发现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尽快控制疫情。

 

高风险区的居民感染风险较高,要按照规定的频次开展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第一时间发现阳性人员,减少同住人续发的风险。高风险区的居民在核酸检测期间应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分时分区有序参加核酸检测,同时规范佩戴N95或KN95医用防护口罩。

 

当出现社区传播时,社会上存在隐匿的感染者,这些人作为传染源会传播病毒,但却不容易被识别出来。按照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要求,“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对一定区域的全部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可以找出潜在的感染者,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阻断病毒的传播。

 

常态化检测安全吗?

——需要做到这几点

 

王全意提醒,冬季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冬季室外温度比较低,出门前要了解一下室外温度,多穿一些衣服,避免受凉。

 

如果在单位或家附近做核酸采样,提前了解一下核酸检测点的排队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尽量避开排队高峰前往。

 

出门前要戴好口罩,年老体弱者可考虑佩戴N95口罩。  

 

排队时一定要保持两米距离。要“一”字形排队,不要“回”字形排队。

 

在扫码、登记时,不要触碰核酸检测台,不要把手机、身份证放在台面上。

 

前面的人员完成采样后不要立刻上前,等前一个人离开且医务人员完成手消、拿出新棉签后再上前。仅在采样的短时间内摘下口罩,屏住呼吸,采样结束后立刻戴好口罩。

 

采样结束,不要在采样点逗留,回家后把手洗干净。

 

核酸检测点不是社交场所,请大家在排队前、排队时和采样后不要扎堆聊天。特别是社区、村或单位组织的核酸检测,同事、邻居比较多,千万不要聚集聊天,不要吃零食,除采样外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两米距离。

 

“只要做好这些防护措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风险是极低的,不用太担心。”王全意表示。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早安北京0512:最高气温18℃;多个区域倡导民众居家办公
北京
汇总 | 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56例,这些人员开展抗原检测
北京
快收藏!哪里测核酸?被弹窗怎么办?你关心的6个问题全在这里了
时事
早安北京0511:最高温21℃;海淀部分地铁车站恢复正常运营
北京
海淀护士长邹宝红:每天工作10小时,被居民需要就是最大收获
北京
汇总│中小学返校、出京……北京发布8条“从严从紧”防控举措
时事
汇总丨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66例 部分区域明起开展两轮核酸筛查
时事
汇总│朝阳区等重点区域实行居家办公 北京出台六项措施
时事
汇总│北京暂时延续五一假期防控措施 还有这些政策有调整
时事
汇总│北京五一期间餐馆暂停堂食 常态化核酸检测这些人员需注意
时事
热门评论
133****0080
7天前
为什么不把废弃棉花棒垃圾袋口缩小?
186****7088
7天前
👍
森瓷_
7天前
核酸点消毒还是很勤的,而且还是在通风状态下,问题不大~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