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消协:呼吁不断丰富创新平台治理的“他律”手段
新京报 记者 曲筱艺 编辑 李铮
2022-11-28 15:26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2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获悉,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11月13日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并于近日发布2022“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监测数据显示,以往电商大促“套路渐欲迷人眼”“规则难倒尾款人”的乱象有所改善,舆情对今年“双11”电商平台简化促销规则、提升消费体验的营销向善实践总体评价趋于正向,但“购物节”消费体验短板依然存在。

报告提出,综合分析监测期内网络舆情集中“吐槽”的上述问题和事例,可以发现今年“双11”消费热度舆情槽点虽然相对分散,但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商家诚信意识淡漠;二是平台在消费体验中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两个指标上或精耕细作不足、或干预管控不够,进而导致“负评”和失分。

报告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价格销售体系日益透明,经营者在渠道与价格管理方面的统筹策划和诚信意识还有待完善。从今年“双11”表现来看,流量红利趋缓背景下,价格销售体系正日益透明,而在以“优惠”吸引消费意愿释放的促销场景中,各方对价格的反应分外敏感。舆情争议提醒商家在尝试直播销售等新渠道、新手法时,还应从维护自身品牌形象与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谋划决策更审慎、落实举措更周详。

报告建议舆情相关各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呼吁商家和平台企业加强“自律”,切实把为消费者服务作为其商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主动补齐在落实主体责任和对平台内经营者约束管控方面的短板,不断提升网购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呼吁不断丰富创新平台治理的“他律”手段,通过更加现代化的强监管严执法,更加全面细致的制度完善,不断推动促销规则的事前干预与事中审查,不断提升消费者救济方式的便捷性、低成本和补偿力度。三是,呼吁消费者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晰权益边界,避免盲目冲动,做到科学消费、理性维权,更加成熟自信负责地参与网络促销,同时树立和践行绿色消费理念,以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行为拥抱消费升级。

编辑 李铮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曲筱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AI赋能慈善:机遇与挑战各在何处?专家学者热议智能时代的公益未来
新京号
长约1米、仅1.4公斤,北京推新款神器快速吸走杨柳飞絮
北京
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出炉,“职业闭店人”居首
时事
专访陈林:“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是通往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智库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时事
头条 | 刚刚发布!“职业闭店人”“提灯定损”上榜!
新京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肯尼亚共和国关于打造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典范的联合声明
时事
北大副校长董志勇:建议进一步向民企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时事
两会院士说|江桂斌:建议尽快启动新污染物基础研究专项
时事
10分钟被骗430万,被AI诈骗的不止老年人
数据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