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超七成上市企业集中在前30强城市,苏杭融资能力突出|新京智库
新京报 记者 查志远 郑伟彬 编辑 郑伟彬
2022-11-14 09:29
从上市企业所属行业来看,制造业企业上市数量最多,占总数的64.1%。

▲30城“小巨人”企业上市数量 图/新京报 张瑶 制图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前四批共有616家企业实现了上市。


从上市企业所属行业来看,制造业企业上市数量最多,达到395家,占总数的64.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企业共有145家,占总数的23.5%。


除此之外,批发和零售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33家和29家,占比分别为5.4%和4.7%。


从城市来看,前30强城市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57家,占总数的74.19%,超过七成。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前30强城市在中国城市版图上综合实力较强。


具体来看,前30强城市中,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上海,共有57家。北京和深圳紧随其后,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47家和45家。超过20家的城市还有,苏州(35家)、杭州(29家)、成都(28家)和无锡(21家)。


除此之外,南京、合肥、常州和宁波等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数量也超过了10家。


其中,在前30强城市中,制造业上市企业共有262家,占全部395家制造业上市企业66.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企业有129家,占全部145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企业88.97%。


从城市和行业分布两个维度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上市公司主要集聚在前30强城市中。各市已经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排名与经济实力的位次大体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在上市企业数量表现亮眼。2021年苏州GDP排名在全国第六,此番在上市企业数量却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位居全国第四名。作为工业大市,苏州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善,不仅具有规模优势,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上也具备较强的韧性和弹性。


▲30城“小巨人”企业融资次数和融资规模 图/新京报 张瑶  制图 


从融资能力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前30强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苏州融资总额排名前五(不包括未披露或数据模糊的融资,下同;涉及汇率兑换,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杭州和苏州“小巨人”企业数量没有排在前五位,但是融资能力却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座城市。


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四批(含已公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进行了1921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了4659.2亿元。


其中,前30强城市中,上海融资总额突破了1000亿元,达到1006亿元。北京为946.4亿元,深圳达到了560.9亿元。杭州和苏州紧追头部三座城市,分别达到了225.8亿元和199.6亿元。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郑伟彬
新京报评论员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专精特新企业城市报告

相关推荐
五一假期,泉州大连等6座新晋“长红城市”持续释放文化IP价值
智库
数读 | 今年“A+H”股扩容潮 20家A股企业筹划赴港上市
财经
北建大发布2025年招生新政,新增人工智能+创新试验班招生
教育
北京才是民营企业第一城?
财经
五一“进阶考”:谁在从网红潜力城市迈向实力城市
智库
专访陈林:“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是通往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智库
北京市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以“三生”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
北京
报刊时光机丨“荣归故里”三周年:谱写荣成蝶变诗篇(上)
新京号
从业人数攀升、城市集聚效应明显,新型灵活就业如何良性发展?
教育
增速5.5%:一季度开门红背后,北京做了哪些事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