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倡议》发布,建议建立湿地自然学校
新京报 记者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2022-11-10 13:09
倡议提出,搭建水鸟和栖息地数据库,创建候鸟迁飞通道人鸟友好型社区及产业。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近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东道国活动——全球迁飞区水鸟栖息地保护论坛在武汉线上线下举行。该论坛倡议成立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并发布《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倡议》。


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途经中国的有4条,从东至西分别是西太平洋候鸟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中亚候鸟迁飞通道和西亚-东非候鸟迁飞通道。


为了更好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中国认定了29处国家重要湿地和1021处省级重要湿地,建设了2200余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几乎涵盖了候鸟迁飞通道上所有的关键节点。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对湿地和候鸟的大力保护,让很多珍稀濒危种群数量得到增加。朱鹮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只,黑颈鹤从20世纪90年代的5000只增加到现在的1.5万多只,东方白鹳从20世纪90年代的3000只增加到现在的近1万只,黑脸琵鹭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只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只。


此次发布的《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倡议》提出,推动候鸟迁飞通道湿地和水鸟保护主流化,开展候鸟迁飞通道内湿地和水鸟保护空缺与优先区分析,制定保护策略和融资计划。

 

规范候鸟迁飞通道湿地与水鸟调查监测,制定候鸟迁飞通道水鸟和栖息地调查与集成技术方案,组织保护地、观鸟会和科研机构开展水鸟同步调查和各类专项调查,搭建水鸟和栖息地数据库,实现调查数据上传、分析和展示,定期发布调查报告,数据库对公众开放。


在从业人员能力建设方面,该倡议提出,对国际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保护地从业者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培养一批骨干人员,打造上海崇明东滩成为EAAF迁飞区能力建设中心。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倡议》表示,要促进候鸟迁飞通道经验交流,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来提高公众的湿地与水鸟保护意识和技能。积极创建候鸟迁飞通道人鸟友好型社区及产业,发动社区参与湿地和水鸟保护,建立湿地自然学校、社区自然中心、工作坊。此外,开展社区共管、水鸟友好型的种植养殖业、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试点工作。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建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全国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时事
《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全文发布
财经
陶 然:通过改革稳房价,可控缓慢下降是最好结果——深度解读房地产未来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好运山东”2025黄河口(东营)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践行嘱托 京津冀瓣瓣同心谱新篇
时事
新闻多一度 | 李现“打鸟”火出圈 这份观鸟入坑指南请收好
时事
生态环境部点赞“花鸟使”李现,观鸟拍鸟有这些讲究
北京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