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秋色 | 智珠寺寻古
11月3日,东城区智珠寺,一座石狮子沐浴着阳光。位于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的智珠寺,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北京智珠寺焕发新的活力。
11月3日,智珠寺,游客在院里喝茶聊天晒太阳。智珠寺在文物活化利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用全新的内容叠加进入传统的建筑空间,创造出沉浸式光影艺术、光和空间、瑜伽、古典音乐会、儿童美学和建筑教育、中外文化交流之夜等全新的产品业态。
11月3日,智珠寺,游客躺在太阳下聊天。
11月3日,智珠寺,院子一角摆放的雕塑。
2019年国家文物局首次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 智珠寺位列其中。《指南》中明确了智珠寺作为开放利用优秀案例的三大亮点:在工程技术上,修缮没有试图让智珠寺“面貌一新”,而是以最大可能保留有历史信息为原则,如实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恢复了相对健康状态的百年古刹,保留了古代寺庙与近代工业的双重历史;功能适宜上,在不影响文物安全的基础上,智珠寺巧妙利用空间,实现当代使用,并以高品位艺术作品点缀室内外空间,使新艺术与古建筑相得益彰;业态选择上,修缮后的智珠寺业态多元,包括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小型聚会、会议、艺术画廊、餐饮等,是文物活化利用提升地方文化氛围的优秀案例。
智珠寺维修中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的砖瓦构建,替换构件采取做旧处理方式,尽量贴近原有构件质感。
记者 浦峰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