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严惩“网课爆破”,维护师生网课秩序 |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 编辑 迟道华
2022-11-02 23:34
“网课爆破”已经涉嫌严重刑事违法,不容姑息。

▲11月2日,新郑市教育局发布的情况通报。图/新郑发布官方微博

近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教师上完网课后在家中去世,引发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日下午,记者从新郑市教育局获悉,新郑市有教师上网课后去世一事属实,目前新郑市公安局、教育局、网信办等部门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将会去往当事人家中调查,“去世教师的死亡原因现在尚不能定性,调查结果后面会向社会公布。”


据刘老师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上网课时,直播间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乐,黑客还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网课课堂秩序荡然无存,让人民教师斯文扫地。据悉,这种入侵网课的行为在互联网上被称作“网课爆破”。虽然,刘老师的意外去世和黑客的“网课爆破”、肆意霸凌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司法机关做出全面调查,但是,“网课爆破”行为如此猖獗,令人发指。


需注意到,当前,针对网课的黑客入侵、“爆破”并不是个别现象,这些“黑客”甚至组成社交群组,交流侵入网课的信息,进而故意挑衅老师。有的学生还将网络直播间房间号外传给他们,故意“引狼入室”破坏课堂秩序,以满足自身畸形的厌学心理。而兢兢业业教学的老师和认真上课的学生却要面对性质恶劣的“网课爆破”和恶意霸凌。显然,类似行为已经涉嫌严重刑事违法,不容姑息。


众所周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过往教育领域的涉网案件,主要是行为人违法侵入教育部门的计算机系统,窃取信息,篡改成绩,删除资源,刑法也明确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此做出处罚。而“网课爆破”更多指向侮辱老师人格,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其罪状包括:“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按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网络公共空间属于公共场所,因此在网课直播间里恶意播放刺耳音乐、高声叫嚷、谩骂老师,乃至动用黑客手段切换屏幕、阻止老师正常讲课,就是一种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就应按寻衅滋事罪处理。


在疫情反复的当下,网络承担起重要的教学职能,甚至成为很多地方的教育主战场,虚拟教室的安宁,关系无数孩子的前途和命运。恶意破坏、扰乱网课直播间里的正常教学秩序,其社会危害程度不亚于恶意破坏线下的教学秩序,应该按线上线下一个标准从严打击,全社会需提高对这类新型违法犯罪的认识,绝不能姑息、纵容。


之前,类似的“网课爆破”已发生了不少,但未得到充分关注。刘老师的不幸去世,让“网课爆破”这类新型违法行径曝光在舆论聚光灯下。网课也是严肃的课堂,也是斯文所在,不容亵渎。


目前,一些中老年教师对网络应用不够娴熟,可能连网课上基本的闭麦、踢人技术都不掌握,更无力防范掌握着黑客技术的“网课爆破手”。这种情况下,网课平台需负起责任,通过对不明身份账号设置“一键清退”等,拉高侵入门槛,学校也不妨考虑安排专门网络技术人员,辅助老师维护线上教育秩序。


而法律更要及时亮剑,严惩“网课爆破”背后推手,维护网络空间里的师者尊严,保护一方课桌的平静。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付春愔


相关推荐
瑞丽边检站进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时事
入校讲好“开学普法第一课”,大兴法院法官带领学生旁听庭审
时事
教育部发文将培训机构纳入全国平台统一管理,支持在线选课、退费
教育
孤儿助学扩面提标,民政部全学段保障|新京公益4月播报
公益
开学第一天,北京警方开启新学期“护学模式”
时事
红旗文稿 |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新京号
“避坑”指南!福建发布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河北廊坊凌晨连发两次地震;国足无缘直通世界杯
时事
新京报中招直播走进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招生负责人详解新政
教育
新闻8点见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日闭幕
时事
热门评论
阿魏让人
7天前
没太看明白那位老师去世的经过,不过谴责那些有“网课爆破”行为的人,心理太扭曲了!
回呛
7天前
软件开发商也应该想想如何改进直播间的功能,让老师的权限更多一些,避免此类网爆事件再次发生。
耳朵姐姐
7天前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希望网课直播平台能尽快完善实名认证,加强相关管理制度!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