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科院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开幕,公众走进亚洲最大植物标本馆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2022-10-29 15:37
约295万份标本中大部分进行了数字化,爱好者可网上了解标本和植物知识。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北京主场活动于今日(10月29日)开幕,公众走进今年4月份揭牌的国家植物园(南园),感受科学节的新气象。在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公众可以看到保存了200多年的植物标本。


国家植物园(南园),“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北京主场活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供图

 

据中科院植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千钧介绍,这次借科学节的传播平台,植物所将开放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院重点实验室,围绕“嗨,植物科学”的主题,通过特色主题展览、专家科普报告、现场参与实验和特色产品体验等方式,让公众从多方面感受植物科学的魅力。

 

馆藏约295万份植物标本的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也向公众敞开大门。标本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1975年,中科院植物所14名从事植物分类工作的科技人员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华国锋、谷牧等写信,请求批准兴建国家植物标本馆大楼,得到多位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亲笔批示。1983年年底,标本馆大楼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内落成,于次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经过几代分类学家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积累了丰富的馆藏标本和科考资料,保藏条件、工作环境、管理水平上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截至2021年12月,馆藏植物标本约295万份,其中腊叶标本280万、种子标本8万号、化石标本7万号,包括模式标本2.1万余份,涵盖1万多个分类群,是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也是研究亚洲植物最重要的植物馆之一。

 

走进标本馆二层,最抢眼的是展台上几个大松果,和大家经常看到的小松果不同,这些松果足有20厘米长。植物标本馆科普主管李泽鑫介绍,除了植物所科研人员自己采集标本,植物所和国外的标本馆也进行了标本交换,这些松果就来自国外标本馆。


李泽鑫展示20厘米长的松果。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展台还有许多物种的模式标本。李泽鑫说,一个新物种被发现和发表时,一定会制作一份模式标本,为这个新物种名称的凭证,标本馆一共有2万多份模式标本。


展台上的标本展品。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展品中不乏珍贵的标本,其中有一份是馆藏中由中国人最早采集的标本之一,这是1916年钟观光在湖南采集的粗齿冷水花。馆藏的由外国人最早采集的标本则是1795年采集的,距今已经227年,保存得仍十分完好。“这个花椒属的植物没有中文名,是我们吃的花椒的‘亲戚’。”

 

一些种子标本装在小玻璃管中,五颜六色,十分漂亮。李泽鑫说,大部分种子标本都进行了数字化,在网上可以查询到,给物种鉴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哪些植物有入侵危险会被筛选出来。

 

标本馆共有6层,其中2层至5层排满了铁皮柜,所有的腊叶标本保存于此。这里的温度全年控制在20℃-23℃,湿度控制在40%-60%。每层有800-1000个柜子,每一个柜子中存放1000-2000份标本。与普通的柜子不同,这些柜子的下方都可以拉出一个小平台,方便植物学家放置标本进行选择。


标本保存在柜中,柜子下方可以拉出平台,方便工作人员放置标本。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李泽鑫介绍,约295万份标本中绝大部分都进行了数字化,没有亲临现场的爱好者也可以从网上(www.cvh.ac.cn)了解标本和植物的知识。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中关村新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发展纪实
北京
中科院科学节明天开幕 25场科普活动来袭
北京
北京科技周开幕 揭秘“空中造楼机”建“中国尊”
北京
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120本书单|人文社科
文化
第九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开幕 数百互动项目过足“科学瘾”
北京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