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碳卫星实现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新华社
2022-10-25 21:25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利用我国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实现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对于更加精准监测人为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共同完成,相关成果10月25日在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发表。



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效果图。(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供图)


应对全球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据介绍,当前温室气体减排成效评估多依赖于排放清单,但不同国别清单无法完全做到全球一致,存在区域偏差,利用卫星进行全球人为碳排放的监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困扰。


“仅凭二氧化碳要素的观测,难以区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是源于人为排放还是自然过程。”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东旭说,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而这一过程会同步排放二氧化氮,因此,通过对二者的同步监测,就可以有效计算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联合应用了我国碳卫星的二氧化碳观测数据和欧洲哨兵卫星的二氧化氮观测数据,选取两个城市的观测数据作为样本,确定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氮排放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计算出两个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结果和排放清单给出的结果一致。


“这一成果表明我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有利于更加精准监测人为碳排放,将为更好应对全球变暖提供科技支撑。”杨东旭说。


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12月发射升空,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观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卫星。(张泉、陈佳伟)


编辑 陈艳婷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
碳讨|高耗能项目审批收紧,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审查
财经
一周碳要闻:AI耗电引发碳信用狂欢(碳报第153期)
财经
一周碳要闻:高耗能项目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审查(碳报第157期)
财经
北京精准治污背后,有这些“黑科技”支撑
北京
光谱探测新突破,空天地一体生态监测秀硬核实力
企业资讯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青海“绿”动:5毫秒,绿电送到“千里之外”
双碳与ESG
碳讨|苏超中的“碳中和”,247吨碳排放背后的绿色密码
财经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苏超中的“碳中和”(碳报第151期)
财经
全市排名第一!石景山区绿色企业占比领先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