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设立特困老人探访关爱机制,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何睿
2022-10-17 16:04
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养老质量,是衡量一个社会养老水平的重要指针。
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

▲2022年9月28日,一些老人在北京丰台区久敬庄公园里休闲娱乐。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包含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建立对独居、空巢等老年人群体的定期探访关爱机制。据新京报报道,日前,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并到2025年年底确保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

到“十四五”末期,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在2035年前后更是将突破4.2亿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于此背景下,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可看作是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在养老服务供给侧所作的又一个加法,也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具体步骤

根据此前民政部披露的信息,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并且高龄、失能、独居、留守等老年群体不断增多,他们既有机构长期照护的刚性需求,又有依托社区居家便捷享受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殷切期待。而此次意见所定义的“特殊困难老年人”,主要就是包括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

毫无疑问,他们正是老年人当中最需要得到社会帮助的群体。可以说,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十年来,顶层设计从未忽视对老年群体尤其是困难老年群体的关爱。建立对这个群体的定期探访关爱机制,是强化社会专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基于我国老年人群特点,对养老服务的针对性补强。

2022年9月23日,北京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 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众所周知,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逐渐形成了“9073”的格局,也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相对来说,居家养老中的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对社会力量的照拂有着更大的刚需。

像这些年被关注较多的留守、独居老年人,他们在生活、就医乃至精神等方面,都面临着种种现实难题。对他们提供定期探访关爱服务,有助于缓解一些突出的养老“痛点”问题。

应当说,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既有我国重度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到来的现实背景,也饱含着“幸福养老”的美好愿景。

对于现实可见的养老压力,唯有及早注重应对,及早完善制度和服务,才能切实解决老龄化的问题。而其中,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养老,属于需要特别关注的重中之重,他们的养老质量,是衡量一个社会养老水平的重要指针。

从这个角度来说,落实好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探访关爱服务,也是托起全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底线的务实举措,更要把好事办好、办实,以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是建设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需要,也是提高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

撰稿 / 重舟(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陈荻雁
相关专题

关注党的二十大系列评论

相关推荐
六机构联合发布《预防老年人跌倒倡议书》
消费
深入社区提供帮助,儿童主任覆盖北京7000余个社区(村)
北京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第一看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全部办理完毕,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是如何办理的?
时事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最新通知!
新京号
【民生实事暖民心】聚焦群众关切 办好民生实事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