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看二十大: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人才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2022-10-16 20:14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国各行各业,尤其是与农业、乡村相关的领域。

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开幕之际,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同收看二十大开幕,学习二十大报告,讨论乡村振兴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表示,“坚决响应号召,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致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造福亿万农民,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更好地担当起强农兴农重大使命。”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作为农业大学的排头兵,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养知农爱农创新型人才,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使命贡献更多农大力量。”


10月16日上午,中国农大师生收看二十大开幕会。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天南地北,农大师生共同收看二十大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常年深入村头地里,服务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在二十大召开之际,农大师生们有的在田间、有的在村里,有的在学校的图书馆,但却同时在电视上、手机上收看二十大开幕的盛景。

 

据介绍,过去十年中,中国农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奋力开拓“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新路。打造全国首门高品质《大国三农》在线开放标杆课程,引领农林高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建成“三院两站一体系”社会服务体系覆盖了全国1000多个县,其中“科技小院”写进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文件在全国进行推广,“农博士在线”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类精品项目,深入实施“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打造 “百名博士老区行”“红色1+1”“假期农校”等活动品牌,引导广大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在昆明机场看二十大开幕会直播。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开展新时代耕读教育,开设20多门耕读和农业特色核心通识课程,学校十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毕业生,其中硕士博士毕业生近2.8万人,占46.1%;博士生招生稳定在1000人以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88%,毕业生国内升学80% 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定向合作省级党委达26个,位居全国双一流高校第九名,基层选调生人数实现十连增,70%以上毕业生在基层一线、农业及“农业+”行业就业,在广阔天地干事创业。

 

科技小院,遍布全国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国内顶尖的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过去十年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历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

 

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表示,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凝心聚力,笃行不怠,跑出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尽锐出战,一半以上教师直接奋斗在脱贫一线,践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校训,共同书写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主持推广的“科技小院”,是农业科技助农兴农的典型代表。

 

在收看二十大报告后,张福锁表示,过去十年,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人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人民地位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人民安全得到大幅度保障,这是党和国家给人民的完美答卷,是新时代的伟大创举,我们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和鼓舞人心。

 

“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亲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不断地踔厉奋发、接续奋斗,我们承诺,在国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做出我们的贡献,努力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张福锁说。

 

多样人才,为社会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国各行各业,尤其是与农业、乡村相关的领域。

 

二十大召开时,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鑫,正在河北曲周前衙村的科技小院中调研、学习,他和前衙村村委会与村两委及村中党员一起收看了二十大报告,他表示,作为科技小院师生中的一员,长期驻扎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坚持科技强国、科技兴农的工作理念,切实解决农村生产问题,为广大小农种植户增产增收。在举国上下推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小院学生将在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继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等政府力量实现深度融合,助推乡村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今年举行的冬奥会上,也有许多农大学生的身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传播学2021级硕士生韩天意,是大赛期间,国家雪车雪橇中的一名志愿者,他说,“作为一名冬奥会志愿者,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向世界呈现的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是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念、坚守伟大理想,努力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守正创新,勇往直前的坚实力量。”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1301个县城,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
乡村
“农民导师”频登高校讲台 新型职业农民用知识改变乡村
时事
乡村青年CEO:我们只有一个使命,就是让村子富起来
时事
联储证券发布2021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创造更多可持续发展价值
商讯
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时事
全国特色科技小院知多少?
乡村
许纪霖×徐蓓×唐小兵: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如何安身立命?
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小院”上升为国家行动
时事
张福锁院士:科技小院的名字是农民取的
乡村
通州西槐庄科技小院:“这里的番茄怎么那么好吃”
乡村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