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家门前│水库村庄变美后,密云婆婆家的小菜地成了“旅游景点”
新京报 记者 赵利新 王方杰 王巍 编辑 刘梦婕
2022-10-13 22:33
郑怀凤居住地: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居住时长:62年谈变化:屋后头的脏水洼地,成了美丽干净的村广场,村里盖成了新的小书店、大戏台、民宿酒店,吸引了国内外的客人来游玩。


这是常见的老北京式村居建筑布局:正房坐北朝南,东西各分一遛厢房,中间是一块小菜地,收获的蔬菜基本能够一家人吃一年。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东头,62岁的郑怀凤家里现在仍是这个样子。


但从2017年开始,这块小菜地,每年吸引着百十来号人从城里赶来拍照、采摘,有的人索性晚上就住在她家。村里环境大幅度提升后,郑怀凤成了民俗户,从前只靠二分地和出村打工维持生计,如今在家发展民俗旅游,年收益有数十万元。


在密云水库,这个供北京两千万人口饮水的“大水缸”附近,历史上有数十个村庄为涵养库区整建制搬迁。尖岩村便是其中之一,曾为实施水源区战略政策而退出传统种植业、畜禽养殖项目,发展一度后续乏力。而近十年间,在党建引领、生态富民的牵引下,村庄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俨然成为水库旁的“明星村”。


郑怀凤家的民宿里,有一块小菜地,吸引许多游客来拍照、采摘。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青山绿水间,有个白墙黛瓦的美丽村庄

 

夏天的密云水库旁,时常能看到不少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在林荫路上穿过。50岁的郝爱华戴着头盔,骑着电动车,沿马路牙子慢慢跟在后面。夏风从水面吹拂而来,游人脸庞湿润润的,观景台上,一些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对准白色羽毛的水鸟。


郝爱华是水库观景台的常客,太阳渐渐下山,一些游人仍不舍离开,她会主动过去攀谈,“先生您住宿不?我们村离水库只有两里多地,住着便宜、瞧着干净。您一搜尖岩村,就是我们那儿。”

 

五座楼山与密云水库之间,散落着许多古寺、古树和新建村庄。尖岩村位于水库西侧,一条东西向的进村大路,将两旁楼房连接起来,街道洁净、白墙黛瓦,墙上绘有水墨画、油彩画,人工栽培的花丛点缀在路边。


如今的尖岩村里,街道宽敞、环境优美。受访者供图


村东头首一家,是郑怀凤家。和村里大多办民俗旅游的人家一样,她家门口栽了花树、挂了灯笼和招牌,走廊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乡村历史和自家变化;门外隔着一条马路,是近半亩地的向日葵,小孩儿踮着脚尖、隔着木栅栏看花丛里的蜜蜂。


村里有很多店面,有时候,一条巷子里几乎都挂了餐饮店、客房的招牌。一些民俗户边开客栈、边做餐饮,牌子上写着老北京炸酱面、水库鱼、板栗果品、密云蜂蜜之类的特色食品。


王书平从2012年起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据她介绍,尖岩村现有村民457户、991人,而做民俗旅游的就超过180户,每年有八九万人来村里旅游,“我们守住了密云水库的生态环境,也走在了发家致富的路上。”


曾为保水牺牲创收,村民在探索中找新路


“尖岩人用双手在石头上凿的灌渠,后来停用了;养殖场的设施都齐了,禽畜也住进来了,后来还是全拆了、卖了。”村里一些老人,至今提起尖岩村因保水而退耕退养的历史,还会忍不住落泪。


1958年,尖岩村成为第一批水库移民村。王书平记得,迁到新址后,全村人均只有二分地,但即使是二分地,大家也想着尽力种好。因为旱地缺水,村民们扛着锄头,日复一日,竟然在北山上凿出一条灌渠来。


老照片里热火朝天挥锄干活的青壮年劳动力,如今已是坐在门口聊天的老人了。郑怀凤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尖岩村村民为涵养密云水库,停用了亲手凿开的灌渠,好不容易实现灌溉的水浇地又成了靠天吃饭的旱地,再后来,村民们干脆退出了小麦种植。


农民不种庄稼,靠什么营生?尖岩村在镇党委和村支部的带领下,决定靠水吃水,发展养鱼业。1991年,全村池塘养鱼70亩,产量5万公斤。鼎盛时期,村民们在密云水库网箱养鱼50箱,年产成鱼5万公斤,年收入可至50万元。村里人发现,养鱼是可以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我记得那会儿,城乡流行‘万元户’的提法,谁有个一万元钱,就是有钱人了,我们村网箱养鱼产值能达到50万元。”王书平说。


2003年,密云水库管理等级加强,“为保护水库,村民们情愿放弃网箱养鱼”,尖岩村经济也随之受到影响。


“这是我。”郑怀凤指着老照片里一个齐耳短发、看起来很爽利,半蹲在养殖场里冲镜头大方微笑的女子说,“后来我们村又搞起养殖场,我那会儿养鸡,养得还不错。但再后来,养殖场也停了。”


2014年12月,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密云区保水措施更加严格。2016年,密云区清退了全部一级保护区内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尖岩村全面禁养畜禽,经济再次受挫。村里不得不继续探索发展之路,民俗旅游便成了下一个方向。


“要说尖岩村的故事,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们村的人,从出生开始,一切的目标就是为了这片水,为了这片水能干干净净,为了这片水能供应整个北京。”郑怀凤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她知道有客人要订房了。


尖岩村房屋改造前。受访者供图


尖岩村房屋改造后。受访者供图


人心涣散的村庄,成为党建模范村

 

王书平本是镇里一家幼儿园的园长,2012年,镇党委想将她调到尖岩村当第一书记。尖岩村是全镇唯一的低收入村,治理难度很大。本来已准备退休在家享清福的王书平,还是接受了任务,因为“我是尖岩的女儿,也是共产党员”。


“我刚来尖岩村的时候进不了村,老百姓把我围住了。第二天我们开了一个紧急党员会,有个村民直接在会上说,王书平你有这个能力吗?如果你把这些事办坏了,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很扎心,我压力也很大。”

 

一个人心涣散的村庄,怎么能凝聚起来?王书平意识到,要将人心重新聚拢,还是要依靠党建。她多次请专家给党员上党课,开会研究给村民办实事。2013年,针对村民反映最强烈的3个问题,村里为老人建起了1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给村民建了300平方米的活动健身场地,包括遮阳棚、健身设施等;还给马路边摆摊的村民搭建了30多个摊位。


尖岩村村景。受访者供图


2016年,尖岩村创新实行党员街长制,10名党员每人管理一条街,街长除了维护环境、治安巡逻,还有矛盾排查、纠纷调解的职责。


“扶着点,别摔着。一把年纪了,让年轻人上去够果子,好不好?”一天下午,郑怀凤搬着梯子准备去摘小院棚顶上的猕猴桃,村干部郑怀利正好瞅见,忙喊着让郑怀凤下来。


尖岩村每条街的街口,都挂着一块公示牌,上面有街长的姓名、电话、负责区域和主要职责。王书平告诉记者,每名党员都有主动联系村民、帮助村民的义务,党建将尖岩村拧成一股绳,劲儿都往乡村振兴这一个方向上使。


尖岩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密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抗击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该村入选“全国文明村镇”。随着基层党建不断加强,村里形成了在活动组织中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局面,统筹发展旅游产业的工作也开始有效推进。


距离今年“十一”国庆小长假还有三周时,刘宁在尖岩村开设的精品民宿就已经快满房了。2020年,王书平在区里、镇里的支持下,引进了知名品牌民宿主理人田洋、刘宁夫妇的投资。田洋在尖岩村建设了15个精品民宿小院,成为村里精品化民宿发展的标杆,直接带动相关村民年增收两万五千元,“尖岩村治理得好,人心顺,生意才顺了。”


印象云溪12号院是田洋、刘宁夫妇在尖岩村开的精品民宿。受访者供图


臭水塘成小广场,村里变美后来了外国游客


以前夏天,郑怀凤在家旁边的小道上散步时,总要带一把扇子,因为地面坑洼积满脏水,里面的蚊虫喜欢往人胳膊上叮。现在路面平了,但她还是习惯带把扇子出门,摇着扇子边走边欣赏墙上的油彩画,“看这画上的小猪多胖实啊。”

 

郑怀凤透露,以前种地和打工带来的收入,一年只有一万块钱左右,现在做民俗旅游,生意好的时候,一年能收入20万元以上,“当然,我家在村里算是中等。人家老冯家,又有酒店又有客房,开得才叫棒。”

 

为了把旅游业做得更好,郑怀凤将一间小屋开辟成“娱乐间”,一台液晶电视挂在墙上,只有麦克风连着音响。“人们都说要多元化服务,我想着,就弄个唱歌的地儿,让客人来我们家,不仅能摘果子、摘蔬菜,还能唱歌。”郑怀凤不觉得自家娱乐设施简陋,她为自己的创意感到自豪。


尖岩村航拍图。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长城脚下白河岸边,因山有灵村叫尖岩……六十年为首都护水,重建新村无悔无怨。”一间装潢雅致的书店里,几个爱好文艺的妇女,在朗诵为村庄写的诗歌。


“以前这里也是臭水塘,现在是气派的小广场。你看,这是村里新建的大戏台,侧边那个就是书店,仰头还能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留下的‘京’字摩崖石刻。”郑怀凤站在小广场上,介绍着身边的新变化,平常她喜欢和村里的姐妹来这儿跳跳广场舞。


黄昏中,她眯着眼睛,望向远处山峰上的摩崖石刻,回想起2008年在家看北京奥运会的场景,“那会儿我就想,北京城里的大景区来了那么多外国人,什么时候他们也能到我们村逛逛呢?”

 

“前几年,有外国人住我们家客房,看到我这院子里的蔬菜,他很喜欢,伸出大拇指,夸我们家小院干净漂亮。我说,您再去村里转转,我们这儿青山绿水原生态,比大景区还耐看。”郑怀凤把小院棚顶上的猕猴桃摘下来,这是她给客人准备的惊喜礼物。

 

对话一把手

密云区区长马新明:坚持生态文旅带动富民兴业


新京报:尖岩村的发展体现了生态富民,目前密云区的生态优势怎样?


马新明:密云区PM2.5平均浓度、森林资源蓄积量、湿地面积等多项指均排名全市第一,地处首都东北大门,是京津冀重要协作区,位于首都半小时经济圈内。好环境、好空间、好条件、好政策、好服务叠加,引进京外企业全市第一,财源建设连续6个季度保持生态涵养区第一。


全区规划建设空间132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科学城东区和中关村密云园被评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重点园区”。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古北水镇上榜最知名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大生态、大健康、大科技、大文旅正在引领全区乡村产业振兴,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京报:密云区是怎样实现生态富民的?


马新明:密云区坚持生态农业带动富民增收。密云成功入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生态、科技、品牌赋能特色农业发展,建设首都绿色菜园,形成了“特色蜜、水库鱼、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五大特色农业,以及“原味番茄”“石匣甘薯”“极星农业”“密农人家”等优质农业品牌,“密云特色农业”品牌广受认可。“蜂盛蜜匀”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金名片,密云区获得了“中华优秀蜜蜂之乡”称号。与首农、京东、新发地等深化合作,通过建基地、签订单、搭平台,积极拓宽“密云农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数字农业发展,规模以上农业电商增至17家,排名全市首位。


此外,密云区坚持生态文旅带动富民兴业。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打造南部时尚运动和体育旅游发展带、西部休闲美食和度假旅游发展带、东部京承路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带、北部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带。加强中华蜜蜂小镇、冰雪小镇、古树名镇、北京长寿之乡建设,实施“十百千”密云文化主题民宿工程,持续推动田园养生、农耕体验、民宿康养等新型休闲业态迅速发展。全区现有古北水镇、云蒙山等38个景区,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个,乡村民宿812户,2万余人从事旅游行业,乡村旅游收入连续9年居生态涵养区首位,先后荣获“生态自然旅游优选目的地”“世界乡村旅游优秀区”等称号。


新京报:新征程开始,你怎么看待生态文明建设?


马新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的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将携手同心,不懈奋斗,继续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永续篇章,奋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王方杰 王巍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我家门前丨喜庆二十大系列报道

热门评论
尔尔
7天前
现在就很想看看外面的青山绿水~
alisa
7天前
看到老家这边发展的越来越好就很开心!!
凉白开冰块儿
7天前
现在民宿酒店就很火热,家庭聚会之类的好去处。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