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家门前│批发市场变城市“绿肺”,南中轴上再现“南囿秋风”
新京报 记者 姜慧梓 徐美慧 景如月 李欣侗 陶冉 编辑 刘梦婕
2022-10-09 18:44
林玉娟居住地:丰台区南苑-大红门地区居住时长:22年谈变化:曾经拥堵嘈杂的批发市场,变成了家门口的城市公园,道路宽了、绿地多了,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


初秋时节,久敬庄公园里依然郁郁葱葱,只有树梢草尖染上了些许秋色,芦苇荡已有半人高。闲暇时,林玉娟喜欢来公园里散步,每每听到音乐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凉亭里,居民自发组建的口琴队正在排练,琴声已经飘了好远。


林玉娟今年56岁,在丰台区和义街道住了22年,家门口这座公园的故事,她再熟悉不过。

 

久敬庄公园位于北京南四环,紧邻南中轴,这里曾是一处裘皮辅料批发市场。随着“疏整促”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过去人声嘈杂、环境脏乱的批发市场被疏解,腾出的土地上建起了百姓身边的城市公园。

 

“路宽了,绿地多了,交通顺畅了……”林玉娟也说不清到底是哪一刻有了这些变化,但日子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一点一点地变好了。


9月28日,久敬庄公园,丰台区和义街道居民林玉娟在公园凉亭里听居民吹口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批发市场疏解,原址建起城市公园


2020年国庆节前夕,久敬庄公园正式开园。这样一条在互联网上赚取不到太多流量的新闻,对于居住在南苑-大红门地区的居民来说,已经期盼多年。


曾经,这里是正天兴皮草研发中心,1996年开业,繁盛时期有240多家商户在此经营,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面辅料批发量占到大红门地区的六七成。“说是研发中心,其实就是辅料的批发市场。”过去的景象,林玉娟想到就要皱眉。


曾经的正天兴棉布辅料批发市场。丰台区供图


辅料市场的斜对面有一家鞋城,南侧是一家五金机电城,周边还聚集着大量违建,拥堵显而易见。每天清晨5点多钟,大货车陆续停满车道,人行道也被装货、卸货的挤占,所剩无几的夹道里,三轮车见缝插针,歪七扭八停得到处都是。


和道路一样“拥挤”的,还有声音。极其刺耳的鸣笛声、持续不断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吵嚷声,此起彼伏。


以前的正天兴皮草研发中心周边停满了车辆。丰台区供图


失序的环境让林玉娟的通勤格外艰难,“要是下午4点多下班往回走,那根本就走不了,过一个路口都要好长时间。”外面的吵闹声顺着公共汽车的微小空隙钻进车内,在林玉娟的耳朵里不断放大,“特别烦躁”。

 

那时,三十出头的林玉娟坐在车里,望着窗外的景象,不敢想象眼前这一切有一天会消失不见。


变化开始于2017年,正天兴皮草研发中心被列入丰台区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项目,于当年9月完成疏解并关停。此后,这里一年一个变化。2018年8月,原本就属于违建的约7万平方米批发市场被拆除;2019年10月,原址开始进行复垦、绿化,家门口的城市公园渐渐有了模样。


工人在拆除正天兴辅料批发市场的招牌。丰台区供图


听说要建公园,林玉娟和几个邻居一起去转了一圈,“那会儿里面还什么都没有呢,我们还说这得建到什么时候啊。”


如今,久敬庄公园已经建成两年,成了南苑-大红门地区居民最常去的休闲公园,仅和义街道就有17000多户、近5万居民受益。


9月28日,久敬庄公园,昔日的裘皮辅料批发市场变为公园绿地。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道路开阔、绿地规整,“南囿秋风”再现

 

久敬庄公园所在的南苑又名“南海子”,位于南中轴延长线上,自古河湖交错、草木葱茏,是辽、金、元、明、清时期五朝皇家苑囿所在地。

 

在如今的北京城市规划中,久敬庄公园北邻南四环,西侧紧邻南中轴,是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一部分。

 

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坐标让这里不仅成为南中轴界面上的门户景观、城市“绿肺”,同时再现了“南囿秋风”的历史风貌。


第一次在公园展板上看到相关介绍时,林玉娟就对“南囿秋风”的景象产生了好奇。

 

久敬庄公园占地约156亩,一圈走下来要半个多小时。为了有效处置原批发市场拆除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公园建设时,采用了“建筑垃圾原位处置+就地再生应用”模式。经过大坑填埋、地形改造,现在绿地虽有起伏,但整体平缓,向远处望去,常常会感到一望无际。


春夏两季,公园里水草丰美,百日草、波斯菊、美丽月见草开得正好;到了秋天,芦苇荡开始在风中摇曳,草坪上,棕褐色系的蜗牛、企鹅、麋鹿等动物造型景观点缀其间,给整个公园增添了一层秋日滤镜。健走步道上、凉亭里、篮球场内、乒乓球台边,随处都能见到休闲娱乐的市民。


9月28日,市民在久敬庄公园内游玩。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进入冬天,公园便成了天然的雪场。去年北京几场大雪来得又急又猛,住在附近的朱敏带着孩子到公园打了几场痛快的雪仗。“开阔,白茫茫一片,积雪很厚。”朱敏说,在北京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以后下雪再也不用去景山公园“抢机位”了。


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这是现在林玉娟心里的“南囿秋风”。


伴随着“疏整促”专项行动在南苑-大红门地区的持续推进,不仅环境变绿了,南中轴两侧的道路也明显开阔了许多。林玉娟从家走到公园的一路上,全都是规整的绿地、成荫的大树。

 

林玉娟说,过去觉得城里的道路都修得特别好,现在觉得自己家门前也很开阔。“每次从城里回来,车一转过大红门桥,看到我们街道,感觉也蛮干净舒服的。”


商务新区+湿地公园,南中轴还有大变化

 

像正天兴皮草研发中心这样的区域性批发市场,在大红门地区曾达到45家。上世纪80年代,大红门商圈开始形成,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也是北京同类市场中业态最集中、体量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鼎盛时,商户曾达到3.3万余家,直接从业人员9.8万余人。


高峰期,这里的交易总量约占北京地区服装交易总量的70%,地区日均人流量超过10万人,日均货物吞吐量超过2000吨。但人流、物流、车流的汇聚,让这一带深受“大城市病”困扰。


2014年以来,北京连续开展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疏解非首都功能。服装批发这类商贸业态显然已经与首都功能发展不相符,同年,大红门地区启动疏解。到2021年底,最后4家服装市场全面闭市,有着20多年历史的北方地区最大服装批发集散地退出历史舞台。


正天兴辅料批发市场被拆除。丰台区供图


告别服装城,大红门将如何转身?记者从丰台区疏整促专项办了解到,大红门地区已进入建设“首都商务新区”的新阶段。其中,大红门服装商贸城转型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新世纪服装大厦将引入高端酒店;天雅女装大厦和福海国际大厦将打造高端商务空间和体验式城市商业综合体。

 

而同在南中轴上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将成为城南地区一道生态“银边”,为中心城区提供最大的绿色开放空间,提升环境面貌和城市品质。

 

站在天桥上,看着川流不息的南中轴,林玉娟还能想起2000年刚搬到这里时的不情愿:都是土道,每天回家鞋上沾的全是土,出门只有小公共汽车。

 

那时,林玉娟要去城里得倒几次车,直到2004年底,北京快速公交1号线开通,她可以在家门口坐车直达前门,再从前门转地铁或公交到达城市的其他区域。2018年底,地铁8号线终于开到了南苑,借助这条贯通城市南北的主干线,林玉娟可以去到这座城市里她想去的任何地方。

 

家门前的这些变化,让56岁的林玉娟对退休后的生活有了更多美好的期待。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徐美慧 景如月 李欣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景如月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陶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我家门前丨喜庆二十大系列报道

喜迎二十大

热门评论
谢谢
7天前
变化好大啊
smug
7天前
口琴这个乐器不常见了
小兔
7天前
可以啊,还真投进一个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