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发布
央视新闻
2022-09-18 08:42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自主获取的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


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祝融号着陆区撞击坑、凹锥、沟槽和脊状地貌图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祝融号在着陆区发现富含含水矿物的板状硬壳岩石及其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

△祝融号着陆区的火星地质特征和岩石


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有关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此外,科学研究团队还利用天问一号探测数据,在火星表面岩石密度与地表侵蚀程度的关系、近火空间环境中离子与中性粒子分布情况,以及火星重力场等方面,获得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成果。


目前,天问一号环绕器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持续积累一手科学数据,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徐静 陶嘉树 )


编辑 陈艳婷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无尽探索:中国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览在香港开幕
北京
月球样品又有新发现!嫦娥六号揭示月背演化密码
第一看点
新闻多一度丨天问二号即将去“追星”九年半 这次挖土为何这么久?
时事
怀柔科学城将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北京
动态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新能源央企加速奔赴资本市场(碳报第154期)
财经
发布会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公布 盛大阅兵阵容揭晓
时事
探访银河航天:已发射25颗卫星,含国际首例
北京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耐盐碱藜麦育种项目成果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氢能“破局”再迎政策活水(碳报第150期)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