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高考命题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2-09-15 16:26
加强考教衔接,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和落实。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十年来,教师和学生都深切感受到高考考试内容和呈现方式发生的变化……”9月15日,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说,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加强考教衔接,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和落实。
 
孙海波指出,近年来,高考内容改革、高考综合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并行推进,面临新老高考衔接、新旧课标交叠。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通过开展学情调研,分析考试数据,制订科学的命题策略,在考试内容覆盖上保持平衡,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保持平实在试题设问上保持平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保持平稳,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会上,孙海波强调了“考教衔接”,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首先是遵循课程标准,引导中学依标教学。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同时,注重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普遍认为:考试与教学的衔接越紧密、越一致,教师、学生的负担就越轻……”孙海波称,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考教衔接,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和落实。
 
高考试卷结构和题型方面,孙海波介绍,命题人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李铭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第一看点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1月7日起报名
第一看点
考研培训乱象调查:不靠谱的“保分班”,分不保钱难退
时事
在“未来之城”寻找未来教育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丨暑期研学热度不减,@家长 避坑指南为你整理好了
时事
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公众及传媒行业大模型使用与满足研究
科技
扩散 | 警方提醒:已到高发期!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丨高校录取通知书花样上新!除了颜值高还有哪些功能?
时事
今年军队院校招生有何变化?考生需注意哪些方面?解读来了
第一看点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