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昌平“两区”建设入库项目达到520个 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
新京报 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2022-09-14 19:24
今年,昌平还制定实施了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将聚焦前沿技术、医疗器械、美丽健康三条赛道持续发力,加快释放核爆效应。

今年9月,北京“两区”建设迎来两周年,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上,昌平区也取得了新进展。9月14日,在北京“两区”建设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新京报记者获悉,两年来,昌平“两区”建设入库项目达到520个,预计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在今年,昌平还制定实施了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将聚焦前沿技术、医疗器械、美丽健康三条赛道持续发力。

 

自贸市场主体超过1万家 提前完成3年目标

 

通过强化项目赋能,昌平产业发展质量已取得新突破。9月14日,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杨仁全在发布会上介绍,两年来,“两区”建设入库项目达到520个,预计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全区市场主体年均增速达到12%,总数超过18万家,其中自贸昌平组团市场主体超过1万家,提前完成3年发展目标;8家企业成功上市,大企业支撑、创新企业繁荣的发展格局持续完善。

 

2022年1-7月,自贸昌平组团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4.8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5.4%。杨仁全还提到,今年,昌平还制定实施了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将聚焦前沿技术、医疗器械、美丽健康三条赛道持续发力,加快释放核爆效应。

 

在服务方面,昌平也通过多方面手段,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金融服务方面,昌平制定科创金融政策,引入首都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做大做强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群,构建多层次母基金体系,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全周期成长。人才服务方面,为60余家企业的200余名高端人才提供了签证便利,打造‘一站一室一厅一平台一中心’的自贸服务体系,法院、检察院知识产权服务站先后挂牌,自贸集群注册平台、国际人才活动室、外国人服务大厅陆续投用。”杨仁全说。

 

服务赋能 多企业受益

 

许多市场主体已经享受到来自“两区”建设的红利。杨仁全在发布会上以“小米二期”项目举例,他提到该项目探索出提前预审、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创新做法,仅用84天就完成了项目供地,形成了拿地即开工的“小米模式”。

 

另一边,北京荷塘生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是2020年底在昌平落地建设的一家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平台,主要面向临床前至临床早期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药物研发与生产,弥补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平台空白。

 

新京报记者获悉,该项目于2021年底投入运营,项目一期投资约1.5亿元,每年可为10家以上细胞与基因治疗企业提供创新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服务。荷塘生华战略信息副总经理郝国舜提到,得益于“两区”政策对于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平台才得以顺利搭建。

 

在昌平生命园创新大厦,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也于2021年底投入运营。创新平台将对标国际顶级生物医药研发实验室标准,设计和建设共享实验室、独立实验室、细胞培育等中试平台,集成研发、办公、会议、商务服务等功能,也为许多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在面对高昂实验设备的问题上,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今年,“生物医药产业孵化‘飞镖’加速新模式”入选北京市“两区”建设第二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能够享受到‘两区’建设相关的政策支持、以及研发投入方面的‘红利’,甚至不只是我们,入驻我们平台的一些企业也享受到了政策支持。”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副总经理江茂华说。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田杰雄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两区”建设五周年 | 全市第一!看顺义“两区”建设成绩单→
新京号
牵住“牛鼻子”!看雄安这个疏解项目日新月异
新京号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下月启幕,亮点抢先看
北京
芜湖,吸引着他们,滋养着他们!
新京号
北京将联合津冀打造首都通勤圈 形成串联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廊道结构
北京
顺义区:聚焦国际化类海外,建设产城融合国际新城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通州今年推进M101线等456个重大项目建设
北京
展现新作为,顺义加快建设“港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平原新城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