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从事特殊教育34年,教师李银环: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
新京报 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2022-09-09 10:27
李银环对特殊教育的未来还有很多期待。
如果问起普通老师的幸福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是“桃李满天下”,但对于北京通州区培智学校特教老师李银环来说,学生能学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她就已感到满足。
 
通州区培智学校招收的是残障程度比较重的孩子:脑瘫、孤独症、中重度智障的多重残障儿童,很多孩子入学时不能自理、不会沟通,有的孩子固执或伴有行为和情绪问题,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照看。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爱心、有耐心,有不放弃的精神。
 
“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可能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要与之前相比有进步就好。”李银环说道。
 
从事特教工作要有爱心、有耐心、不放弃
 
“今年学校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中有16个孩子,有几个孩子自己吃饭困难,上厕所也需要人帮助。很多孩子不会说话,还有两个孩子坐轮椅。”李银环说,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对老师来说都是很大挑战。
 
对于刚入校新生,老师的第一项工作是进行综合评估。带着孩子活动、观察孩子、走访家长,准确掌握每个孩子的能力,确定成长点在哪儿,才能开始教学。
 
“有的孩子还在哭闹,他们先要熟悉学校生活,学会听懂老师的指令。”李银环说,这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要利用上班时间解决家长的问题,甚至下班后也要跟踪处理。有一次,一名家长反映,她带孩子回家时要经过一个菜市场,也不知什么原因,10多岁的大男孩儿就躺在地上哭闹,为了弄清原因,老师下班后就陪着家长一起送孩子回家,观察孩子反应,走了几次才找到解决方案。
 
在教学生涯中,早期执教带聋班时遇到的一名学生让李银环印象深刻。用她的话说,那是全校最弱的孩子,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不闻不问,不管什么东西都要往嘴里送。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孩子不适合教学,适合看护。
 
“怎么办?我就对他进行个训。”李银环说,她利用课下时间,夹着孩子的腿,扳着他的脑袋,从“12345”最简单的数数开始训练,还教他认识图片。但是,教了两个月,没有改善,这让李银环十分沮丧,甚至想过放弃。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李银环看到了希望。有一天,她找不到教学卡片,随口说了一句“我把‘5’的卡片放哪儿了。”
 
“没想到孩子从别处把‘5’字找了出来。你知道吗?我当时特别高兴。”为了确认是真的认识还是巧合,李银环多次假装丢失卡片,孩子都能准确地找出来。
 
“他可能是比较重度的自闭症,当时大家对自闭症认识还不够。”李银环说,特殊教育变化很快,很多残障的病因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这要求特教老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有不放弃的精神。
 
除此之外,李银环认为,特教老师还要有专心——专业之心,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变心——变通的心,改变不了他们,就改变自己。

李银环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不仅是教孩子,也是在帮助家长
 
从1988年成为一名特教老师至今,李银环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已有34年时间。
 
谈起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李银环坦言,她是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通州区培智学校的,“当时挺灰心,你要问普通老师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是桃李满天下,特教老师是没有这种幸福的。我是农民出身,想着既然分配来了,就先踏踏实实地干。”
 
在之后的工作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李银环感受到了孩子的信任和依赖,以及家长的需要。
 
“跟家长接触,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们。”李银环认为,特教老师不仅是在教孩子,同时也在指导家长,当孩子经过训练和教育成长了,有的甚至可以走向社会,家长也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义。”
 
李银环说,与普通教育的目标有所不同,对于残障程度特别重的孩子来说,首先是让他成长,成为能自理的人。哪怕孩子只是学会了自己吃饭、会用图片沟通,都可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减轻家长负担。
 
“第二是学一些本领。通州区小学里大部分红领巾都是我们孩子做的。”李银环说,培智学校里设有康复站,孩子成年后在这里做红领巾、做彩旗,也有两名毕业生在学校食堂工作,虽然不是掌勺师傅,但是可以刷碗、摆碗筷,疫情期间还能把餐具送到各个班级再收回来,还有很多的孩子走入社会在洗车房、洗衣房工作,“他们可以自食其力,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今年,通州区培智学校又开设了中职班,9月已经正式开学授课,将九年的义务教育延伸到十二年。中职班以招收本校学生为主,所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都纳入中职班。
 
中职班目前主要开设家政和面点两门课程。“这是我们反复论证过的。”李银环说,这些课程其实不是为了就业,是为了孩子可以收拾房间,自己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吃食。未来,学校还将逐步完善课程设置,比如建洗衣房、洗车房,把学生向职业道路上推进,为他们进入社会提供更多可能性。
 
对特殊教育未来还有很多期待
 
如今,李银环虽还在一线工作,但她尽量不教授主课,而是作为课程室主任,将更多精力转移到抓教学上。
 
实际上,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一直贯穿在李银环的工作中,她现在已经带了10多个徒弟,成立了工作室培养骨干力量。为鼓励师生,她还将自己多年来获得的各类奖金共30余万元捐给了学校,成立奖励基金,为优秀教师颁发“红烛奖”、为优秀学生颁发“白天鹅奖”。
 
在34年的特教工作中,李银环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并被推举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李银环对特殊教育的未来还有很多期待。她说,培智学校不仅是一所学校,也是特殊教育中心,还是自闭症康复基地,主管通州全区融合教育里轻中度残障学生的教育,甚至还要为一些存在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帮助和指导。
 
“我们老师是兼职,他们得抽出时间下校,下校的质量我们尽力做到最好,但仍有所欠缺。”李银环说,她希望国家可以投入资金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系,成立独立的特殊教育中心,专人干专事,孩子出现问题特教老师可以随时进驻学校,对有些孩子甚至可以派教师进行一对一长期指导。
 
李银环认为对残障孩子的学前康复也应该重视起来,每个区都应设有专门的学前康复机构。“前两天,我接到一位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咨询,问有没有比较好的学前康复机构,我推荐了一家,家长说太远了,上下班不方便。有的家长甚至为了照顾孩子把工作辞了。”与此同时,李银环还呼吁各个区都重视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给轻、中、重度不同残障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升学以及选择机会。
 
新京报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苏季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你不知道的特教老师

相关推荐
李银环:为残障儿开启一扇门
北京
中国美术馆为“最美教师”塑像|组图
图说
智障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综合
走近孤独症 我们只是慢,而非差于别人
文化
“不放弃每个孩子”是“特教”最大变化
综合
每年980亿资助困难生8000万人次
综合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