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在他们心中,这是一个“离宇宙最近的地方”。
2022年7月24日,唐雨桐已经在沙滩等候多时。烈日当空,把脚下的沙子烤得滚烫,游人堵成好几道墙,随着海浪拍打上岸的风也吹不进去。她挤在一块礁石上,高举着相机,身边已经没有任何空隙。
这里是龙楼镇,距海南省文昌市中心27公里。从文昌驾车,走一条名叫“航天大道”的沿海公路,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到达龙楼镇。由于其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个低纬度的濒海发射场,在每次火箭发射时,都能吸引众多航天爱好者到来。
在这里,几乎每个天台都站满了人。哪怕观赏角度并不好的居民楼,也有人举着手机或相机,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朝火箭发射基地的方向望去。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地离火箭更近一点。火箭发射当天,龙楼镇往往一“位”难求。
沙滩上的人群来自全国各地,口音不同、相貌不同,年龄和身份也各有差别。他们中有抱着孩子扎起帐篷的中年人,也有手持红旗,围坐着唱红歌的老年人旅游团,还有由学校组织前来的大学生,又或者是特地赶来观看的航天工作人员。在这里,他们成为了一起追火箭的人。
这一天,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50万余人齐聚龙楼镇,他们挤在文昌淇水湾的海滩、铜鼓岭脚下的石头公园、龙楼镇民居楼顶,50万余人的目光交汇,集中在同一个地方——火箭发射塔。
14时22分,现场没有任何提示,火箭突然升空了。响声振聋发聩,大地也微微震动。一道烈焰直冲云霄,像第二颗冉冉升起的太阳,闪耀着半边天。
时间停滞了一秒,人群就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和火箭的轰鸣声一起席卷了整座小镇。唐雨桐和人群一起昂头望天,所有人不由自主地往前迈了半个脚步,仿佛这样,就能离浩瀚星空更近一步。阅读全文>>>
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予以坚决反制,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解放军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截至目前,中方还采取了哪些反制措施?一图看懂>>>
此外,作为佩洛西亚洲行的最后两站,韩国和日本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
8月3日晚,佩洛西乘专机飞抵位于韩国京畿道的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开启访韩之旅。这是美国众议长时隔20年再度访韩。次日上午,韩国国会议长金振杓与佩洛西会面,随后韩国总统尹锡悦将与其通电话。
按照计划,当地时间8月4日上午,佩洛西会与同为国会议长的金振杓见面,并共进午餐。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在接待官员上的安排。韩国方面并没有安排尹锡悦或韩国外长朴振与美国政坛三号人物佩洛西会面。
韩国总统办公室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尹锡悦自当地时间8月1日起开启为期5天的夏季休假,因此不曾就两人会面进行沟通,仅将于4日下午通一则电话。朴振更是不在韩国境内,于当地时间8月1日晚,乘飞机前往柬埔寨,出席在金边举行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
韩国此举或是有意为之。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李家成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韩国认为佩洛西仅是立法系统的领导人,并不是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内人员,不参与其外交政策制定,因此安排职务对等会见。另一方面,在佩洛西窜访台湾造成地区局势紧张后,韩国明显有意降低佩洛西访韩的“调门”,尽量与其保持距离。
韩联社指出,鉴于韩国既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盟友,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协调管控对美、对华关系成为韩国当前的最大外交课题。
完成韩国行程后,佩洛西将会启程前往其亚洲行的最后一站——日本。
早在当地时间8月2日,就曾有记者问及日方针对佩洛西窜访台湾问题的看法。日本内阁官方长官松野博一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政府无法发表评论”。当天,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也做出了类似表态,并强调“中美关系的稳定对国际社会极为重要”。
日方避开了直接表态。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教授张望指出,过去几十年,日本政府在与中美就涉台问题打交道时,一直非常谨慎,并没有准备好应对意外冲突。
面对日方无法评论的表态,李家成表示,日本试图以更为简单化处理的方式,让外界无法探知日本的真实立场。中方近日的反制措施也让日本有所忌惮。另外,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铁杆盟友,日本也很难反对佩洛西,指责其搅乱台海局势。阅读全文>>>
“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这样的场景正在博物馆中成为现实。过去一年,敦煌推出的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吸引了万千目光,故宫在深圳的沉浸式数字体验展成了“网红打卡地”,但数字技术和文博行业的结合远不止于此。
今日,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数字技术展大美中国”主题论坛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于俞天秀、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等共话数字技术如何激发文博艺术新动能。
敦煌研究院和故宫的数字化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其中,敦煌尝试用数字技术保存莫高窟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则启动了“数字故宫”的建设。
此次,俞天秀和于壮的对话颇受业界关注。俞天秀是典型的技术出身,而于壮则是艺术出身,这场对话也被形容为“技术和艺术”的碰撞。在俞天秀看来,文博数字化应先从广度上了解文化遗产,再从深度上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之后再用科技技术助推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效果。于壮表达了他对故宫未来的浪漫设想,希望尝试用数字孪生技术复现一个真正的数字博物馆,能够将线下真实物理世界的博物馆实时、动态映射到线上虚拟世界,甚至可以对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开展预测性保护、研究、管理等工作。
谈及数字技术和文博艺术交流互鉴时的痛点,于壮称,很多科技企业的数字产品或者技术本身很好,但是放到故宫谈融合再创造时,就发现不行,这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博物馆没有足够的、深厚的认知。在他看来,所有科技企业一定要尊重历史、敬畏文化。
俞天秀结合敦煌的地理位置说,敦煌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生活也不太方便,很多人来了以后可能因此退缩。另外,莫高窟有492个洞窟,每个洞窟形制都不一样,每个洞窟的技术应用可能都需要定制化研究。不少有成熟产品的单位不愿意为敦煌研究院一家改变自己的产品,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阅读全文>>>
《隐入尘烟》被很多人评价为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华语电影,上映21天后票房突破1500万,远远超出预期。电影讲述西北农村的两个边缘人,被各自家庭抛弃后走到一起,耕种劳作,经历春夏秋冬。
导演李睿珺来自农村,电影拍摄地就是他的家乡,实际上从2010年的《老驴头》开始,他的视角一直聚焦在成长的这片土地。《出圈》专访导演李睿珺,讨论故乡对他的创作的影响,电影与城市受众的距离,以及电影之外农村存在的问题。
李睿珺说,这是一个反映乡村世界的电影,我们还有将近5亿的农村人口。今天,我们在8万块银幕上,能够看到他们的形象或者他们的生活。这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人,他们到底在经历什么,他们如何去面对周遭的一切,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人看到。
我很庆幸我出生在那片土地上。我更愿意生活在农村,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就想等我的孩子出生了之后,搬回村子去,我就想让他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跟自然更加接触的一个童年,但是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施成功。
现在农村比较大的问题,第一个是人员,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年轻人不再回去。二是接受教育的人基本上都离开了。以前可能萎缩是精神层面和人口层面的,但现在,就连地理层面上也在萎缩。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甲晨晨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