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定义城市?城市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非农经济的支点。然而,城市的意义并不只体现在实用功能上。
城市需要文明,更属于文明。而对于城市文明的定义,不仅仅是由不同城市特色所构成的一种印象,更需要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整个城市周围。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正成为当下中国各地市构建更高等级的城市文明的目标,对于青岛,青岛市北区亦是。
7月17日周日清晨,市北区委书记高健带队一大早冒雨直插问题现场,查看市场、摊点群、小区等部分问题突出的点位。随后,在全区召开的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市北区现场曝光了全区22个街道的“黑镜头”。
将问题放到“台面上”直白解决,市北区如何积极参与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的路径已然清晰。
22个街道“黑镜头”集中曝光,市北直面“不文明”现象
7月12日上午,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青岛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推进会,调度情况、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当天,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指挥部公布了6月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区市测评成绩及排名。
市北区作为代表青岛门面的主城核心区,必须要从22个街道切实入手,寻找达到创城标准的解决方法。
在工作推进会上,首先播放的长达一个半小时专题片,将22个街道各方面的“黑镜头”逐一汇总,涉及私搭乱建、小广告回潮、垃圾冒溢、卫生死角、非法夜市、占路经营、毁绿种菜、环境脏乱、垃圾分类不规范、僵尸车、乱堆乱放、机动车乱停乱放、路面道板破损、空中线缆杂乱等现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短板弱项浮出水面,更结合采访相关街道居住市民的片段,画面所曝光的问题格外刺眼。
在片段曝光、各街道管理人员“脸红”、“出汗”后,2个街道、5个部门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此外,市北区副区长隋朋铎在发言中表示,全国明典范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的集中体现。市北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要聚力打造精美城区,在提升功能品质上实现创新突破,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市北区深知,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攻坚痛点顽疾,在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市容秩序、规范交通秩序、治理农贸市场、老旧小区改造、文明习惯养成、典型示范引领等方面下更大工夫。
市北区副区长王芸竹在发言中表示,市北区将针对6月检测发现的问题,一个一个细节抠,一个一个问题破,用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把创城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精。值得注意的是,市北区还将按照“四不两直”策略,随机查、路过查、实时查,日检查、周督查、月总结,以常态化创城推动工作上台阶。
积极参与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市北区已经吹响号角。
下足功夫,突出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对市北区而言,推进会的举办,旨在认真学习贯彻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行动,对创建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以决战决胜的昂扬状态,全力以赴投入到“大干500天 争创文明典范城”攻坚行动中,推进全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走深走实。
未来,市北区需要突出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围绕提升环境卫生,市北区强调,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执法力度不断增强;压实网格责任,年内建立健全专职网格员队伍和管理机制。此外,接下来市北区将不断推进垃圾分类,推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指导员站桶指导”示范模式,年内撤桶并点455处,打造20个垃圾分类五星小区,60个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市北区还将提高保洁频次,年内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冲洗率85%以上。
围绕整治市容秩序,市北区将着重针对“小广告”清理这痛点,加强“小广告”常态管理、日常清理,确保今年48小时动态清零、明年24小时动态清零。聚焦占路经营,市北区将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聚焦拆违治乱“清零”,市北区需要整治乱搭乱建、私设地桩地锁,加强执法监管、群众监督和宣传引导,8月底前纳入台账的存量违建基本清零,新生违建即查即拆、动态清零。
为更好地规范交通秩序,今明两年市北区要整治提升51条道路,实施12个市政配套道路项目,加强路口交通秩序整治以及居民区、车站、商场、农贸市场周边停车问题管理,加快今年在建的5个停车场建设,新增社会停车位1200个以上。同时,市北区还将加强非机动车管理,专项治理抢行逆行、乱穿马路、乱停乱放、不上牌照、不戴头盔等问题。
目前,市北全区共有农贸市场24处,便民摊点群9处,卫生保洁难度大。下一步,市北区将加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经营摊位、水电设施、行车通道、公共厕所等硬件设施列出问题清单,制定“一场一策”工作台账,今年实现硬件提升10处。此外,围绕规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目标,市北区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今年创建规范化农贸市场不少于16处,明年规范化达标率100%。针对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市北区将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居民从“菜篮子”里感受到幸福感的提升。
目前,市北全区共有4070个老旧楼院,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所面临的问题,市北区今年集中改造提升53处老旧小区259栋楼座。在规划、宣传、管理上等多个维度发力,补齐老旧小区安防、停车、卫生等方面短板,确保工期、质量、安全“三达标”。加强物业管理,市北区将探索“街道+平台公司+头部物管企业”模式,年内开放式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达到50%,明年实现全覆盖。市北区还将推进空中缆线排查整治,更新补齐消防器材。
为更好地助力市民在文明习惯养成,市北区将聚焦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思想道德内涵,着力提升创城软实力。市北区将加强阵地建设,年内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五有”(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标准全覆盖,打造市北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群众参与人数占比超过15%,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均达95%以上。
市北区还将在典型示范引领上下更大功夫。在严格落实创城标准基础上,持续开展市场、道路、楼院、无违建社区等“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围绕抓好示范道路建设,以山东路—瑞昌路示范道路为重点,打造50条市容秩序示范道路;围绕抓好示范社区(小区)建设,市北区将着力解决乱堆杂物、乱倒垃圾、私搭乱建、堵塞楼道等问题,今年打造“沿路沿线”示范社区(小区)22个,明年打造“点位周边”示范社区(小区)44个。市北区还将抓好窗口行业和窗口单位创建,同时也要曝光一批落后点位,倒逼创城工作全面提升。
为青岛当选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贡献“市北力量”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在刚刚印发的《青岛市“大干500天、争创文明典范城”攻坚行动方案》指出,自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大干500天,通过全面实施12项攻坚行动,2022年实现测评指标全面达标,实现取得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参评资格的年度攻坚目标;2023年,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当选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年度攻坚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市北全面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提供了重大机遇。市北区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展现老城区的新风采、新活力。
同时城区的建设发展“三分建、七分管”,如果说三年攻坚行动是夯实现代化国际城区硬件建设的“三分建”,那么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则是提升城区功能品质软实力的“七分管”,两项工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对此,市北需要统筹三年攻坚行动和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对标先进城市,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把创建工作标准转化为常态化工作目标,把创建方式转变为常态化管理办法,既抓好“面子”,更做实“里子”,推动城区更新建设提档升级,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要在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中释放更新活力、展示人文魅力、共享发展机遇。
正如高健在讲话中强调的:“我们要深刻把握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坚决扛起千斤重担、使命责任,坚持全时全域全力、共建共治共享,在加快市北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市北将以攻城拔寨的态势迅速形成创城的强力攻势,坚决打好打赢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场攻坚战,努力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市北力量!”
编辑 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