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最高法:受害人可留存电话录音、短信等作为家暴证据
央视新闻 原作者 张赛 李明
2022-07-15 10:31

据央视新闻消息,最高人民法院今天(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证据是人身安全保护令司法实践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但是,实践中,大多数当事人无法提供上述证据,导致其申请因“证据不足”而被驳回,限制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作用的发挥。


司法解释根据家庭暴力发生特点,总结实践经验,列举十种证据形式,明确指导审判实践,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留存、收集证据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


比较常见的如双方当事人陈述,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双方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妇联组织等收到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等。家庭暴力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时,就可以有意识地留存、收集上述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向人民法院提交。


此外,针对实践中证明标准把握不准的问题,司法解释还明确,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证明标准为“较大可能性”即可,不需要达到“高度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申请人的举证难度。同时还进一步重申了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规定。从证据的获取、提供、认定等各环节为家庭暴力受害人减少举证障碍,为家庭暴力受害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制度支撑。


家庭暴力受害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成年人,司法解释根据家庭暴力的私密性特点,在证据形式上,将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纳入家庭暴力证据范畴。这样有助于及时认定并制止家庭暴力行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实践中,被申请人对自己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往往提出各种辩解。以对方“有错在先”为由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甚至借机通过暴力的方式控制对方,是比较常见的情形之一。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强调,任何理由都不是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那种认为家庭暴力“情有可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加大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保护力度,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被申请人认可存在家庭暴力行为,但辩称申请人有过错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甚至有可能构成犯罪,要坚决予以抵制和打击。同时,最高法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一方存在出轨等过错的,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考虑照顾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再比如,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规定,如果一方存在与他人同居等重大过错的,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李明)


编辑 邓淑红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黄金回收陷阱:1克少220元,虚高报价背后的“克重消失术”
财经
机构倒闭退费难、合同解约争议多,选择留学服务如何避坑?
教育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新闻多一度 | 8类家暴证据标准明确 如何勇敢对家暴说“不”?
时事
明确证据标准,让反家暴更加有的放矢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九部门明确家暴证据标准 律师解读如何收集有效证据
时事
家暴相关电话录音、短信、视听资料……家庭暴力证据标准明确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向家暴勇敢说“不”;叙利亚局势突变为何如此之快?
时事
职称“一站代办”调查:论文刊发造假,数万元代办费难退
时事
家暴不能藏在“家丑”身后狰狞,受害者一个人扛不下所有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