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消费市场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商业综合体销售额首超千亿元
新京报 记者 王景曦 编辑 陈静
2022-07-13 23:30
随着北京首店政策的推进,全年新落户首店(含旗舰店)901家,是上一年的近5倍,其中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7家、中国首店59家。

7月13日,记者从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北京消费市场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1年7月,北京市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这一年,北京消费供给更丰富,2021年北京商业综合体销售额首超千亿元;到2025年,北京将打造2-3个千亿级规模的世界级商圈。

 

北京,夜间的国贸CBD灯火通明,各种经济活动活跃其间。图/IC photo


2021年北京总消费、服务消费、社零总额增长,到2025年北京将打造2-3个千亿级规模的世界级商圈

 

一年来,全市69家单位协同联动加速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介绍,2021年至今,围绕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等五个维度,设定市场总消费等42项监测指标,科学指导培育建设工作。北京在国际知名度方面,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57家,居全国首位,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达201个。消费繁荣度方面,2021年全市总消费、服务消费、社零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13.4%和8.4%,消费市场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商业活跃度方面,2021年以来新落地首店近1300家,处于全国首店经济第一梯队;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超800家,居全国首位。

 

过去一年,北京培育了一批引领性消费品牌。郭文杰介绍,北京认定迪卡侬、屈臣氏等5家时尚消费品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21年落地的901家首店中国际品牌占比15%。郎园station等6个新消费品牌孵化试点基地挂牌运营,在孵品牌超50个。北京老字号扩至206家,老字号触网率达75%。

 

5月12日,北京,疫情下的三里屯游客稀少,一网红蛋糕店北京首店线上订单不减。青争木子 摄/IC photo


此外,北京升级一批多元化消费业态。北京坊打造全球首个“5G+华为河图”智慧商圈,“南中轴元宇宙产业基地”揭牌成立。北京冬奥会亮相全球首个无人全自动餐厅,数字人民币落地冬奥场景超40万个,冰雪季期间全市70家冰雪场馆总收入同比增长69.3%。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通航,打造集游船、沿岸商业、城市景观、灯光演绎于一体的综合夜游项目。实施“漫步北京”计划,围绕中轴线和三个文化带推出200余条主题游线路。规划智慧医疗健康16个关键应用场景。新布局26所国际学校,当前已建成15所。

 

郭文杰指出,2025年,北京将打造2-3个千亿级规模的世界级商圈。各区至少有1个现代化综合商圈和1条商业步行街,各平原新城至少有1家五星级酒店。入境游人数年均增长5%以上。吸引国际国内品牌在京开设3000家以上首店、创新店、旗舰店,北京老字号认定总数达230家左右,力争9成以上老字号企业“触网”。

 

创新型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郭文杰表示,北京同时也推出了一批创新型消费政策。在监管端,为优化消费环境,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处理;经开区“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扩容至20个行业、50个场景。在供给端,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出台了《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切实推动留抵退税返还、社保缓缴等纾困政策落地。加大部门综合施策力度,优化资金支持方向,出台“首店3.0版政策”,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

 

在需求端,为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今年6月1日起,汽车更新换代政策对乘用车置换新能源车给予最高10000元/台补贴;绿色节能消费券政策对消费者购买使用手机等21类绿色节能商品给予补贴;7月10日起发放京郊住宿消费券;适时发放餐饮消费券。


2021年12月25日,首届“首农味业·金鼎轩京味美食文化节”在北京启幕,慕名而来的食客在挑选各式老字号调料。崔楠 摄/IC photo 


石景山区副区长王智勇介绍,为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石景山区积极落实“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措施,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口,实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联办”,实现证照一地打印、一地发放、一次寄递。加强前端指导,优化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信用承诺、即时审批、精准监管”的闭环式工作模式。积极走访调研石景山重点企业和项目,加大帮扶力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1年北京商业综合体销售额首超千亿元,消费者满意度和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过去一年,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点有哪些?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夏沁芳介绍,测算结果显示,北京消费市场逐步恢复;消费创新力提升,“新”消费发展势头较好;商圈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消费供给不断改善;消费者满意度和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2020至2021年,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指数分别为91.3和98.4,受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总指数均低于100,但2021年较2020年明显好转,总指数提升7.1,表明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总体取得积极成效。

 

过去一年,商圈表现较为活跃。夏沁芳介绍,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消费流行趋势的集中体现。2021年,全市监测的52个重点商圈限额以上商业单位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2.8%,明显好于全市社零总额增长水平。

 

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圈举办青年理想生活市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市民纷纷前来“打卡”。图/IC photo


消费供给更加丰富。2021年末,全市商业综合体(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标准认定的)达到84个,分别较2019年末和2020年末增加21个和8个,实现销售额(营业额)首次超千亿元,同比增长33.6%。

 

 “受疫情影响,北京入境游客人数、国际体育赛事数量及接待国际会展数量下降,但国内外优质资源集聚力不断增强。”她介绍,2021年,在京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7家,较上年增加2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大型外资商业企业180家,较上年增加25家。随着北京首店政策的推进,全年新落户首店(含旗舰店)901家,是上一年的近5倍,其中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7家、中国首店59家。

 

“还有一个特点,是消费者满意度和便利性进一步提高。”夏沁芳说,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2021年,北京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位居第9名,首次进入前10名,比2019年和2020年分别提升11名和4名。

 

在消费便利性方面,2021年,全市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12个,年末累计达到9.1万个;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10个,比上年增加28个,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实现全覆盖。

 

北京打造一批地标性消费项目,北京环球度假区带动通州区住宿业收入增长122.6%

 

郭文杰介绍,2021年至今,北京打造了一批地标性消费项目。22个传统商圈和20家“一店一策”试点企业基本完成升级改造,王府井步行街获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环球度假区、三里屯太古里西区、首钢六工汇等热点项目开业运营。前门大街等6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正式开街。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外立面亮相。顺义新国展二期会展项目、三期配套居住项目开工建设,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会展+消费枢纽”启动全球创意征集。

 

6月23日,北京,首钢园六工汇购物广场惊艳亮相,这里汇集了餐饮、亲子、健身、生活方式等多种消费场景,主打“体验展厅餐饮”综合型消费。qianlong 摄/IC photo


通州区副区长杨磊表示,北京环球度假区于去年9月20日开园后,迅速成为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环球度假区推出首个‘环球中国年’季节性主题活动,龙虎新年秀、王者荣耀花车巡游广受欢迎。”他介绍,今年3月1日,“2022北京消费季”在环球城市大道盛大开启,副中心消费地图同步发布,环球度假区地铁站“北京有礼”老字号集合店成为解锁国潮新风向的重要打卡地。

 

目前,单日预约入园游客已达2.5万人。“在环球度假区的有力带动下,2021年通州区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同比增长367.4%,住宿业收入增长122.6%。”杨磊表示。

 

此外,通州文化旅游区加快文旅商融合发展步伐,张家湾商业娱乐综合体项目今年6月正式开工,将打造跨界融合的国际消费娱乐新地标。

 

2021年9月29日,北京,蓝天白云的好天气里,不少市民游客来到北京环球影城度假区游玩。图/IC photo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给石景山带来了宝贵的体育资源,也赋予了石景山一大批新地标。石景山区副区长王智勇介绍,石景山区着眼于大跳台、“四块冰”、首钢园、冬奥公园等场馆、场地、设施的可持续利用,吸引国际雪联、斯威克斯等国际体育组织、企业落地。巩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建设成果,推进冰雪活动“六进”工程,整合“十冰六雪”场地设施资源,支持引入多元冰雪消费业态,打造集大众健身、竞技训练、赛事表演于一体的冰雪运动消费圈。

 

此外,石景山充分利用优质的文旅资源优势,推出了“山水融城秀京西”旅游目的地营销品牌和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串联永定河、模式口、八大处、天泰山、法海寺等浅山地区文旅资源,打造“六张文化名片”。

 

数字消费取得成效,将选取2-3个区打造高质量直播电商基地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顾瑾栩介绍,北京发挥数字消费在数字技术赋能水平、新兴业态融合等方面的优势,以提升数字消费能级为牵引,不断完善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技术与消费持续深度融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字消费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顾瑾栩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5G基站累计达5.4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5个,居全国首位,实现52个市级重点商圈和市内重点景区5G网络全覆盖。北京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9.3万个。

 

2021年9月14日,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京开幕,图为电商主播在博览会现场进行图书销售的网络直播。田雨昊 摄/IC photo


数字消费内容供给日益丰富。一方面,培育发展新兴超高清融媒体视听业态,支持8K超高清内容制作,打造“5G+8K”文体直播新生态。另一方面,积极营造精品原创游戏和电子竞技产业生态。“还要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其中,小米正在构建的第二期智能工厂,主要生产高端智能手机,预计在2023年年底前落成,并形成年产1000万台高端智能手机的能力,相比一期工厂在产能上翻了近十倍,产值将会达到500亿到600亿元。”顾瑾栩介绍。

 

此外,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协同相关部门对传统商圈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沉浸式消费体验;持续拓展数字消费新业态,建设了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疫情期间着力推广“无接触购物”服务,开展美团、京东的无人车配送生活物资试点,有效减少接触风险。

 

顾瑾栩表示,下一步将推动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升级。选取2-3个区打造高质量直播电商基地,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直播电商基地建设。联合相关单位支持本市品牌企业、商家店铺、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开展品牌自播、工厂直播、乡村振兴直播等特色直播。鼓励平台企业设立首店首发直播专区,借助直播经济推广“北京品牌IP”。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陈静 校对 薛京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景曦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茅台这份成绩单背后的转型努力,让穿越新周期更有底气
财经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春节档破纪录背后的“票房密码”;节后上秤如何不焦虑?
时事
糕点年货市场探访:礼盒迎春节旺季,“健康化”成市场刚需
消费
商圈换新装、新春活动集中亮相,2025年北京商业持续“上新”
商业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第一看点
2024年民航全行业总体实现扭亏为盈
第一看点
一把手访谈|石景山区区长: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