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十四五”户籍制度改革再深化:鼓励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
新京报 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2022-07-12 19:37
《实施方案》要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的分数占主要比例。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其中,户籍制度改革部分仍然延续了持续推进放开的改革方向。一个明显变化是,《方案》首次提出,鼓励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户籍制度改革一直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关。通过改革,目前已有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成为“新市民”。接下来,“新市民”的数量还将持续扩大,如何实现他们的“市民化”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也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质量。


受访专家表示,中央曾在2014年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前虽然没有新一版“规划”,但这份《实施方案》也为“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新型城镇化明确了方向,伴随户籍制度稳步放开而带来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将为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劳动力支撑。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纵观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2014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明确了“户口+居住证”的人口管理方式,提出了不同规模城市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同时提出积分落户制度。这些思路延续至今,为我国户籍制度不断深化改革提供了框架。


在随后的持续改革中,2019年成为关键年份,登记制度、积分政策、落户限制等均在这一年有了明显调整。时隔三年,此次《实施方案》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部分对上述内容再次加以明确或进行了微调。


首先,在登记制度方面,《方案》明确,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这并非新变化,早在2019年初,公安部便提出将积极探索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随后,在2020年4月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首次明确了这一内容。


在此之前,我国的人口管理方式一直按照2014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执行,即“居民户口+居住证”。一方面,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另一方面,建立居住证制度,符合条件的公民可以在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居住地申领居住证。


从改革进度来看,目前“居民户口+居住证”的人口管理方式在一些城市仍在延续,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尚在试行阶段。


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异化落户要求也与过去变化不大。具体看,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300万到500万的城市,全面放宽落户条件;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完善落户积分政策。


也就是说,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目前仍然仅针对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而言。


此前,我国首先取消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限制,随后在2019年进一步全面取消了100万到300万城市的落户限制,可见改革持续稳步推进。


社保和居住年限要占积分落户分数主体


《实施方案》中,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有一处明显变化,除再次明确“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外,还提出“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告诉记者,积分落户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是积分达到了就可以落户,但目前我国多数地方实行的是“积分+配额”制,申请人需要积分排名在配额内才能落户。如果取消名额限制,仅以积分作为标准,将明显加快我国积分落户的实施进度。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该项政策仅为“鼓励”,而非硬性规定。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认为,政策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实施方案》中出现了这样的表述,足以说明积分落户政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的另外一点要求是,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早在2019年,超大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迎来自2014年提出以来的一次明显调整,当时便提出,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杨菊华告诉记者,各地对积分项目的设置有所不同,但构成基本都是“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基础指标一般包括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社保年限等,加分指标通常指荣誉表彰、创新创业等。


《实施方案》要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的分数占主要比例,也就意味着教育背景、年龄等其他指标分数的比例会少一些,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更加友好。


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5%

专家:接下来要让“新市民”更加“市民化”


在实施上,《方案》强调,各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目前,我国已有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


杨菊华认为,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很高,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更加强调质量的阶段。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从《实施方案》的内容来看,针对“新市民”,提出了提高素质、保障劳动权益以及随迁子女的教育保障、提高社保参保覆盖率等多项安排,都是在城镇化的质量上下功夫。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它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户籍制度本身。”杨菊华认为,户籍制度的产生与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适应的,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她表示,《实施方案》的内容是为“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新型城镇化明确了方向,户籍制度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的改革方向有助于推动“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劳动力的“松绑”和加快流动,也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劳动力的支撑。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公布!
新京号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新京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文)
新京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新京号
全文来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第一看点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新京号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头条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释放五大信号→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