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视频丨中国豆浆走进非洲村庄
新京报 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2022-07-08 10:56
当地人认为,这种新的食物,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营养状况,还能增加收入。

新京报讯(记者陈璐)2021年,在非洲东部已经进行了十年农业援助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想把中国北方曾经普遍采用的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推广到非洲坦桑尼亚的农村。

 

中国豆浆走进非洲村庄。受访者拍摄 新京报记者 陈璐 制作


早在2011年,李小云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进行农业援助,通过密植增产、有机肥施用等技术,帮助莫罗戈罗省多个村庄的农民,改革农业技术,增加玉米产量,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减贫助贫等工作作出贡献。

 

十多年来,当地农民使用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面貌大变。但李小云发现,单一的作物和食物,使得农民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农民的进一步增收,也遇到了瓶颈。

 

于是,李小云和他的团队,想到了中国传统作物——大豆。这是一种种植简单却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而中国传统的豆制品制作方法,比如豆浆,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大豆的作用。

2022年初,李小云团队和他们的非洲合作团队,在莫罗戈罗省四个村庄100户人家中,推广玉米大豆套种技术。到2022年6月下旬,这些种植中国大豆的农户们,收获了第一批大豆。非洲的项目团队又在村民中培训和推广豆制品制作技术,教他们制作豆浆。

 

豆浆做成后,吸引了很多村民,也得到了村民和当地学者、官员的认可,他们喜欢这种新奇的产品,把它称为“China Drink”。他们认为,这种新的食物,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营养状况,同时还能增加收入。当地学者和官员希望扩大推广的范围,而农民们,也想在未来种植更多的大豆。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为乡愁安家 让文化生根
新京号
顺义藏着个小众文艺村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北京轨道交通全线恢复正常运营;尹锡悦今日受审
时事
为何又是阜南?
新京号
贵州文旅高质量供给厚积薄发
新京号
多彩贵州如何展现新风采,习近平提出这些明确要求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轻食消费调查;北京控烟令下,谁在楼道吞云吐雾?
时事
新闻8点见丨飞絮季防护指南请查收;对话“咆哮式”劝人快乐的医生姜林凯
时事
戏曲进乡村,门头沟“有戏”有人气
新京号
两会划重点丨3月4日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