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香港回归25年间,港剧是内地观众探知香港文化的窗口,香港演员便是窗边的讲述者。戏中,他们以角色动情演绎香港变迁,向内地娓娓道来香港故事;生活中,他们也亲身感受着国家的日新月异,用心怀抱内地。
沧海浮沉随浪,戏中尽揽;今朝韶华共赏,此情依旧。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新京报独家策划专访14位香港演员,他们中有些人如今依然坚守在电视业一线,有些人则过上了低调平凡的生活。但他们都是香港回归的重要幕前见证者。通过他们的动人讲述,我们试图重温香港电视剧最珍贵的黄金年代,唤起两地血脉相通的情感共鸣。
新京报文娱×新京报动新闻联合出品
从1982年出演电影《杀出西营盘》算起,今年恰好是汤镇宗入行40周年。
TVB艺员训练班出身的香港艺人里,他主演的港剧不算多,却是内地观众最熟悉的香港演员之一。他的演艺生涯是很独特的样本——起步阶段就遭遇了出人意料的挫折,而他在困境中不经意的一个选择却踏准了时代的节拍,打开了个人演艺事业的另一方天地,成了香港和内地影视交流发展的先行者与见证者。
作为第一批北上内地演戏的香港演员,汤镇宗塑造的伯邑考(《封神榜》)、江生(《外来妹》)、段正淳(张纪中版《天龙八部》)等影视形象给内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成了那个时代的某种象征。不过他当年完全没考虑过作品会不会红,只想着用心把角色演好。直到近些年才后知后觉:原来这些作品的影响力这么持久。
汤镇宗算是第一批北上的香港演员,他出演的《封神榜》《外来妹》都是当年的经典作品。 受访者供图
如今已过耳顺之年的汤镇宗过着“无欲无求”的半退休生活,唯一的希望就是同为演员的女儿汤洛雯未来能多一些机会、多一些观众。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他赞成女儿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外面闯一闯。“演员老待在一个地方,进步空间会比较小。去到一个新的环境,有了新的对手,人的潜能才会激发出来。”
兜兜转转TVB情
早期北上代表,回巢演《前世冤家》了缘
汤镇宗比汤镇业大两岁,两人从小一起上学一起玩,兄弟感情非常好。汤镇业更早出道,是TVB艺员训练班第八期学员。汤镇宗考进第十一期训练班的时候,弟弟已经开始走红,是当时TVB力捧的新人。
汤家三兄弟(左:小弟汤镇业、中:大哥汤镇成、右:二哥汤镇宗)。 图片来自汤镇宗微博
此时恰好有一部电影《杀出西营盘》来找汤镇宗出演主角之一,他考虑了一番后便答应了下来。他觉得以后两兄弟都在电视领域发展,如果一个很红一个跑龙套,大家肯定会比较尴尬,也都不会开心。不如自己去电影圈闯闯,这样两兄弟不容易有竞争和对比,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我从小跟他感情很好。如果同一个赛道,他跑赢我不好,我跑赢他也不好。干脆他跑100米,我跑200米,这样不会撞在一起。”
另一方面,《杀出西营盘》原计划在汤镇宗从TVB艺员训练班毕业后才上映,他觉得有问题也是毕业后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没想到这部电影提前到暑期档上映,从6月就开始宣传,TVB由此知道了他在训练班期间偷偷出去拍戏的事,找他谈话。“电视台有他们的条件,我也有我的想法,大家谈不拢,那我就去电影公司吧,后来就没有在TVB发展了。”
汤镇宗出演亚视作品《法网柔情》。
但汤镇宗的电影之路并不顺利,签约第二年,香港世纪电影公司就倒闭了。他随后加入邵氏电影公司,再后来签约了亚视(ATV),但也没有获得太好的机会。直到1989年,大陆和台湾地区各有几部作品找到汤镇业出演,他因为档期不合适推荐了自己的哥哥汤镇宗。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广受欢迎的经典作品《封神榜》《雪山飞狐》和《外来妹》,汤镇宗因此成了香港演员里第一批北上“吃螃蟹”的人,也从此开启了在内地的演艺事业。虽然当初因为拍电影才离开TVB,但汤镇宗并没有电影情结,也不会刻意追求出演电影的机会。尤其《封神榜》和《外来妹》之后,他发现电视剧收看的观众更多,后续决定以拍电视剧为主,“我喜欢被很多人看的感觉。”
1995年,他曾回香港拍过一部TVB作品《前世冤家》,算是给当年训练班的事情做了一个圆满的了结。《前世冤家》由曾励珍执导,王心慰监制,主演包括曾华倩、汤镇宗、李美凤、欧阳震华等。“1994年、1995年的时候,TVB高层有一些变动,新人新作风。当时有一批亚视的监制和导演去了TVB,像王心慰就是原来我在亚视合作过的一位非常好的监制。她约我出来聊了这个戏,我觉得很好,就答应去拍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他认为自己始终是从TVB艺员训练班走出来的,但从来没有拍过TVB的戏,心里一直想着怎么样也要拍一部。
初来乍到新鲜事
拍《封神榜》差点儿因为没饭盒吃不上饭
《封神榜》是汤镇宗第一次出演内地电视剧。他在剧中扮演周文王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正直善良但结局很凄惨。剧中,伯邑考只有5集的戏份,但汤镇宗从香港飞上海来回飞了四趟才演完。他很感慨:“这个戏好讲究啊,拍这么少的戏还要飞四趟。”
汤镇宗在《封神榜》中饰演伯邑考,因该角色结局悲惨,成了很多80后的“童年阴影”。
伯邑考有两三场外景戏,需要到武夷山取景拍摄。这对汤镇宗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为在香港拍戏,最多到城市周边有山有树的地方拍摄,就算出外景了。伯邑考的主要戏份都是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摄制棚里完成的。他经常看到灯光师跟导演讨论,这场戏的月亮从什么地方升起,光应该从什么位置打下来。他那时还有些不解,觉得这又不是拍电影,只是在小荧屏上播放,谁会关心灯光从哪里来的呢。“但是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拍戏创作还是认真一些比较好。你看《封神榜》这个戏过去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有很多观众记得。”
当年刚来内地拍戏人生地不熟,他每天就埋头看《封神榜》的剧本、研究角色,也会带着一颗好奇的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他记得当时在机场等行李的时候,看到很多托运来的冰箱、电视机,后来才了解到这就是当时上海流行的“三大件”;在上影厂每天拍戏结束后,大家都拿着饭票和自己的饭盒,去食堂打饭吃。吃完后,自己把餐具洗干净收起来,下一餐再用。没有给自己准备饭盒的汤镇宗,拿着发到手里的饭票不知所措,后来还是剧组帮他准备了一个。“因为我们在香港拍戏不是这样的,两地的文化还是有些不同,我觉得很有意思。”
张纪中版《天龙八部》中,汤镇宗饰演段正淳(右)。
无论是《封神榜》《外来妹》,还是后来的张纪中版《天龙八部》,汤镇宗演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过这些戏会不会红的问题,等剧播出后他常常又在下一个剧组拍戏了,因此对于观众的“喜欢”有点儿后知后觉。
最近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学会了使用社交平台,有时也上网刷短视频,才发现当年演的那些剧、塑造的角色,原来到现在观众还在讨论。在B站看到很多网友讨论他主演的那版《天龙八部》,说阿朱假扮段正淳(汤镇宗饰)被乔峰打死的那场戏令他们很感动。他就想起来当年半夜两三点被叫起来拍这场戏,困得迷迷糊糊,妆都没补就去演了,想不到拍出来效果非常好。
半退休仍不放松
在内地拍戏,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
出身TVB艺员训练班,又常年在内地拍戏,汤镇宗对于香港和内地演员的表演习惯都有很深的了解。“TVB艺员训练班基本上几个月学完理论就演戏,运气好一点儿的演主要角色,运气差一点儿的跑龙套,其实大家都是边拍边学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相比之下,内地的演员大多是科班出身,经过专业训练,理论和表演都很好。和他们演戏,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直到现在我在剧组都抱着学习的态度。”
已经66岁的汤镇宗形容自己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 受访者供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汤镇宗在影视剧里演爸爸的机会多了起来,也因此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演他儿子的内地年轻演员,“他们都经过了系统的训练,人很聪明,也非常努力。”他最早遇到的一位“儿子”就是朱一龙,当时朱一龙还是刚出道的新人,但给汤镇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非常有悟性,拍对手戏也很自然很舒服。后来他的成长也很快。”
汤镇宗今年66岁,他形容自己处在半退休状态,也主动减少了接戏的频率。“我这个人喜欢到处玩,要不是因为疫情我可能真的已经退休,到处旅游去了。”年轻时他热衷踢球,还参加过明星足球队,现在依然喜欢看球赛。闲暇时他也会看剧,在现在的年龄阶段,他更喜欢看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比如《人世间》这样的剧,反映了某一个年代真实的生活。”
他自己在演艺事业上已经“无欲无求”了,但希望同为演员的女儿汤洛雯能够多一些机会、多一些观众。汤洛雯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做演员,在妈妈的鼓励下去参加香港小姐竞选,由此入行成为TVB的签约演员。汤镇宗跟女儿说过,演员这个工作很累,有时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担心她撑不下来。“她平时在家打麻将,最多玩到凌晨两三点就困得不行了。但拍起戏来通宵都能坚持,还觉得很开心。这说明她对这份工作有热爱,我就没有再反对了。有热爱就可以做下去,如果纯粹为了赚钱,是做不长久的。”
汤镇宗和他的太太及两个女儿(右为汤洛雯)。 图片来自汤洛雯微博
作为父亲也是前辈,汤镇宗传授给女儿的经验是演戏要靠自己的领悟。“进步也靠自己去进步,最重要的是投入,只有完全投入了,才能把戏演好。”他也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赞成女儿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外面闯一闯。“演员老待在一个地方,进步空间会比较小。去一个新的环境,有新的对手,人的潜能才会激发出来。”
同题问答
新京报:在你看来,哪部港剧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汤镇宗:有一部很火的港剧《大时代》,郑少秋演的。它展现了比较真实的时代,和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
《大时代》是港剧黄金时代的经典之作(左起:陶大宇、郑少秋、邵仲衡、吴启明、郭政鸿)。
新京报:香港回归25周年,你个人在生活上和事业上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汤镇宗:我是在更早的时间回到祖国的。事业重心也转到了这边,但我的家里人一直在香港,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到内地来工作,工作结束再回去陪家人,频繁两地跑。
新京报:你觉得在内地生活(或往来于香港与内地之间),最深刻的体会是?
汤镇宗:记得我第一次来上海拍戏(《封神榜》)的时候,剧组派车接我去酒店,遇到红绿灯,司机就拧钥匙熄火,为了省油,那个年代汽油很紧张。但现在基本谁家都会有一辆车了。1997年,我在深圳蛇口拍戏住过两三个月,最近我又去了蛇口,当年拍戏的地方变成了高楼大厦,和以前完全不同了。这些年变化好大、进步好快。
新京报: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词?
汤镇宗:我很惭愧,来内地前后有33年了,普通话学了33年还这么烂,可能我自己真是没有什么语言天分。普通话我觉得最难的是卷舌音,发这个音很困难,我老是学不好。
新京报:来内地发展后,掌握了哪项新技能?
汤镇宗:2010年在东北拍电视剧《红妆》的时候,合作演员张歆艺教会我开社交媒体。
新京报:作为很多人的“回忆杀”,最想和当年的剧迷说什么?
汤镇宗:从当年到现在还在看我戏的人,真的是“铁粉”了,有时我会在社交媒体上跟他们互动一下。剧迷们夸我比较多,过奖了,谢谢大家的喜爱。
新京报:用一句话形容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汤镇宗:我自己已经无欲无求了,反而是希望我女儿(汤洛雯)往上走,希望她拍多一点儿戏。
>>>延伸丨汤镇宗聊经典角色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