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简介
张进刚,北京房山人,1961年5月出生,2001年入党,现任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清理河道、疏浚河流,将黄山店村改建成了集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产业新村。2020年11月,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刚。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今年61岁的张进刚,已经习惯早上五点就醒的生活,这是他参加工作20余年来,养成的生物钟。张进刚是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他为把这个山沟纵横的落后村打造成“最美乡村”,几乎没有过休息日。
在黄山店村转型升级的日子里,张进刚每天都要进施工工地落实工作内容,在村两委委员的眼中,“为群众干实事”的信念已经刻进了他的骨血。
贫困村迎来新班子
黄山店村位于房山中部,地形为一道狭长的山口,耕地面积少,在二十多年前,还是个村人均收入不到千元的小山村。张进刚是黄山店村人,从小在村里长大,在他的回忆里,儿时的山村,总是带着山谷风的凛冽和苦涩。他回忆:“小的时候,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荒山,太穷了,太困难了。”
2001年,张进刚在村民的支持下,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时年40岁的他放弃已经小有成就的小事业,重返乡村。新官上任,张进刚首先做的事是凝聚人心。他带领村委班子召集村内党团员开会,梳理并明确了全村发展规划,制定了“十带头十不要”“党支部班子五必须”“村规民约三字经”等规章制度。
从无到有的“蜕变”
“如今的村子是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过来的。”张进刚介绍,“农业为本,工业兴村”的热潮让黄山店村不再靠山吃山,他们利用周边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建起石灰石开采场,赚到了村子发展的第一桶金。
2009年,借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关停小煤窑、小矿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的政策,张进刚提出,转型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以坡峰岭为试点,修建步道,利用自然风光,将其变成休闲旅游景区,而在最开始,大部分黄山店村的村民并不支持。张进刚回忆:“当初没有人看好我做这个事情,我得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
一年后,张进刚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坡峰岭景区刚刚开放,一天里几乎要接待游客将近八千人次,张进刚回忆起来,脸上带着骄傲,他说:“游客很多,连村里的路上都是人。”转型生态旅游的第一步,张进刚走得很顺利,这让他决心把这件事干下去。
每件事情都认真干好
“讲发展前景,也得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我能做到的,就是每件事情都认真干好。”张进刚完成村子生态转型的第一步后,陆续带领村党支部发掘村里和周边山岳景观的资源优势,组织村民修路筑坡、修坝蓄水,打造怪石林、童话森林等休闲旅游区。
2015年,黄山店村在盘活闲置农宅发展休闲旅游等政策的鼓励下,吸引社会资本与人才,利用搬迁腾退出来的闲置农宅,陆续建成五十多个精品民宿院落,黄山店村渐渐被打造成了一座集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产业新村。
自信果敢的精神传承人
“村里的工地,就没有张书记没去过的。”杨金红,是黄山店村的村两委委员,她与张进刚共事了十余年,在她的印象里,张进刚始终没离开过工作岗位。
“他是一个极其负责的人。”杨金红想起一个寻常的上午,张进刚正在会上布置工作任务,那段日子正是黄山店村修缮民宅,打造精品民宿的时期,京郊休闲旅游正在蓬勃发展,早有旅游基础的黄山店村必须赶上这趟快车。“他和没事人一样,安排人手和工作任务,直到他做完手术的几天后,我们才知道,他是上午开完会,下午就进了医院做的大手术。”杨金红回忆。
在村民的眼中,张进刚是自信且果敢的,一直在走“新路子”。正因为带着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脚步丈量村庄的张进刚成为了黄山店村“红色背篓”第三代传承人,“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坚持为人民”的精神内涵不断发挥着作用。
登上坡峰岭,抬头可触天,手可摘星辰,俯瞰龙骨山北京人遗址,仿佛在与远古对话。在张进刚和村民的努力和见证下,黄山店村从原本的小山村,蜕变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绿水青山化身金山银山的畅想得以实现。
张进刚带着村民们的信任和期望,将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他最初回到家乡,是因为心中的那份放不下的乡愁,而现在,则是想替出走远方的人保留乡愁。他说:“做最美乡村,是建设黄山店村的目标,让人记得住乡愁,则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方向。”
■代表寄语
这是我第二次当选北京市党代表,我感到很光荣。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我对乡村建设更有信心了。同时,看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在提高,我也会更加努力,在党的带领下,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