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数读|北京发绿色消费券 多地“亿级消费券”提振哪些行业?
新京报 记者 任娇 任婉晴 方静怡 王琳琳 阎侠 编辑 宋钰婷
2022-06-16 21:59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省份19城在餐饮、商超、汽车、文旅等不同领域发放消费券或设置消费补贴。

近日,多地发放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省份19城在餐饮、商超、汽车、文旅等不同领域发放消费券或设置消费补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各地购物补贴情况发现,五月至今已有10个城市发放“亿级消费券”,各地为刺激消费都出了哪些“重招”?



1. 多地消费券发放金额超亿元


覆盖餐饮、汽车、家电数码多领域


6月2日,北京发布《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新征集一批绿色节能消费券参与企业、给予购车补贴、联合外卖平台企业发放餐饮消费券等多项刺激消费举措。


此外,部分地区根据各区特色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平谷区发放民宿消费券刺激旅游经济;东城区利用实体书店联盟,举办多场文化活动,提振综合消费。



自5月以来,多地采取消费提振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城发放“亿级”消费券。成都分两批次发放约6亿元消费券,并鼓励零售、餐饮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让利促销;深圳通过美团、京东平台陆续向在深市民发放购物消费券、餐饮消费券等。



相较于往年,今年消费券类型多样,不仅覆盖餐饮、商超零售、文旅产品,还包含汽车、数码家电产品,部分地区针对特定人群发放消费券。山东济南、四川成都、湖北武汉还面向婴幼儿家庭发放托育消费补贴券,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浙江宁波推出老年人专场福利,60岁(含)以上老年人可领取满100元减20元的通用消费券。


8地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促销活动。深圳于5月28日开始发放线上购物消费券;宁波设立双品网购节专区,市民可领取电商平台券;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为每位上海用户账户配置2500元的消费券包。



2. 省份17城施行汽车消费补贴措施


北京减半购置税 最高可获得1万元补贴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汽车零售额连续3个月降低。5月,我国汽车类社会零售额为3186亿元,同比减少16.0%,前五个月同比减少9.9%。



汽车消费成为重点,多项利好政策出台。5月23日,国常会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5月31日,国务院发布“稳经济33项措施”,提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同时,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通知,正式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各地通过出台购车优惠政策或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汽车消费。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山东、江西等省份施行汽车消费措施,部分地区进一步提高补贴力度,比如广东中山最高可补贴1.3万元。


除了“撒钱”补贴,上海、杭州还提出增加车牌发放数量。上海提出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杭州将通过专项摇号的方式向累计摇号48次(含)以上人群一次性配置4万个小客车指标。


北京则对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购买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3. 五省份12城刺激家电消费


京、沪、苏进一步释放绿色节能消费潜力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今年3月至5月家电零售额连续下降,5月我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为678亿元,同比下降10.6%。



多地政府对家电数码消费者进行补贴。北京、上海、江苏、江西、山东等省份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家电促销活动。深圳的消费者购买家电数码产品,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人累计最高2000元。


此外,北京、上海、江苏三地在促进家电消费的同时,进一步释放绿色节能消费潜力。


自4月中旬起,北京开始发放绿色节能消费券,针对节能产品进行补贴;江苏开展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专项活动,针对能效标识为1级和2级的绿色节能家电商品进行专项补贴。



4.除了消费券


电商数字人民币红包成扩内需新手段


消费券热潮持续,多地也推出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活动。


当前,浙江金华、雄安新区、广东深圳和广州等地发放千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券。自6月10日起,成都将通过京东、唯品会、美团三个电商平台分三波次,发放141万份数字人民币红包,总额1.6亿元,涵盖零售、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



得益于其普惠性,数字人民币红包逐步成为各试点地区精准促消费、扩内需的新手段。平安证券非银研究团队分析表示,“央行广泛联合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零售商户,将发行流通与交易场景紧密结合,以红包补贴的形式发行数字货币,符合零售客户的心理,易于被公众接纳,为数字人民币的广泛使用打下基础。”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任娇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任婉晴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琳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阎侠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指数月报|美丽中国ESG指数与碳中和指数3月趋势与收益
财经
东城启动盛夏消费季,将发放近千万元汽车消费券
北京
三轮惠民券+百场活动!我市加力提振消费工作
新京号
解码长三角|一季度GDP首破8万亿元 安徽增速6.2%领跑
财经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二场——市商务局专场
新京号
十大券商谈“对等关税”:A股行情将如何演绎?哪些板块值得布局
财经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开幕;自制药酒为何会变“毒酒”?
时事
5·15投保日|科技新骗局瞄上未成年,AI时代如何守住钱袋子
财经
京西有惊喜!100余项活动开启你的五一微度假之旅
新京号
热门评论
7天前
这好事我会不知道吗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