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报道过武汉疫情的我,对北京战胜这波疫情充满信心 | 封控日记
新京报 编辑 刘昀昀
2022-05-24 12:13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有坚实的基础。
▲我们小区的快递被统一放置在小区门口。作者供图

今天,是丰台区设置电子围栏的第四天。

“什么是电子围栏?”
“还能出区吗?”
“房子到期需要搬家,该找谁求助?”

第一天设置电子围栏时,大家关于电子围栏涌上诸多不确定性,在四处问询。

我也不由得为区域内没有私家车的孕产妇、血透析患者、医护人员等群体的顺利出行感到担忧,不知各个社区街道是否有足够运力满足出行刚需。

想着想着,我不由得回忆起两年多以前的那个冬天。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作为一名记者奔赴武汉。

从管控到解封,在武汉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采访过、接触过不少病弱群体。

武汉封控初期,几乎所有人力物力都投入到医疗救治和疫情阻隔中。公共交通的猛然关停,导致病弱群体日常诊疗的断裂,更是出现了一批或是睡在车里,或是驻扎在办公室里的志愿者、基层工作者。

庆幸的是,两年多过去了,当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面对非急危重症就医出行的需求,各地各级政府也都有了更加周全的应对。

4月22日北京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堂食虽然暂停了,但非管控区、非封控区的商超仍在继续营业。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各家快递和外卖均在正常配送。

▲社区超市物资供应稳定。作者供图

5月20日晚间,大家刚得知丰台区要设置电子围栏后,北京交通官微便称,市民就医保障应急车队和医护人员出行爱心保障车队,加大运力投入,做好丰台区市民就医出行应急保障。

小区业主群也随即收到社区工作人员发来的信息:“在有电子围栏的情况下,没有私家车也不用担心,用车前直接联系社区,很快就能走完申请流程。”

这段时间,群里的疫情防控通知从未断过。从健康宝弹窗到超市物资供应,从居家隔离观察到每日核酸检测提醒,社区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卡口值守、人员排查、服务保障……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自上而下,每一环节都在从严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慎终如始。

在这种井然有序中,每日自觉完成核酸检测成了大家共有的默契。

“有的人一大早就来做核酸了,做完了再回家吃饭。说是做完了核酸,这一天才算是开始了。”排队的时候,街道工作人员告诉我。

不由得,我脑海里突然回想起2020年初抵达武汉的第一晚,汉秀剧场LED外屏“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的字样轮番滚动。眼眶微湿,感触依旧。

▲汉秀剧场LED外屏“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的字样轮番滚动。作者供图

现下,我们已经习惯了出门戴口罩,习惯了常态化核酸,习惯了在公共场合测温、出示健康码。整个疫情防控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大家都尽可能地坚守在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活动,为北京早日恢复生机做准备。

这便是生活在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的我们。一座不垮的大厦,必有坚实的基础。

撰稿 / 金水(媒体人)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王心
相关专题

封控日记 | 北京战“疫”进行时,我们记录了这些

相关推荐
在​做过19份工作之后,他找到了什么?|专访胡安焉
文化
文旅局长们的“五一”战事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在“公交车”上买菜,北京“公交便民驿栈”来了!
时事
新闻8点见丨美国列车脱轨事件持续发酵,疑云笼罩俄亥俄州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圣诞前夕,极端冬季风暴席卷全美
时事
武汉解封,“嘬虾”大军回归,潜江小龙虾迎转机
科技
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抗肺炎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时事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时事
北京抗疫1个月核酸检测超1100万人次
北京
热门评论
语言
7天前
能赢的人,必定是坚持到最后的人,在困难的面前一次次的坚持不退却~
猜测
7天前
坚持到底就能看见胜利的曙光~
黎早_、
7天前
一定要坚持防疫,相信政府和国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