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纪念园里讲故事的“红军爷爷”
新华社 原作者 于晓泉、刘一诺
2022-05-17 20:46

据新华社海口5月17日电 “当时山上有一种野菜,叶嫩、茎脆,有一点苦味,红军把这种野菜当作‘主食’,用来维持生命。这就是我手中的‘革命菜’……”初夏时分,在海南省定安县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的讲解室里,一位身着红军服装的老人又一次向参观者讲述起了红色故事。


老人叫王学广,今年84岁,是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园长,也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1996年,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建成对外开放。2001年,从当地农场退休的王学广,选择留在母瑞山做一名红色故事讲解员,一讲就是21年。


初夏的母瑞山透着凉意,葱郁的山林中,王文明、冯白驹的雕像静静矗立在纪念园中央。王学广的讲述,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艰苦的岁月。


母瑞山被誉为“琼崖革命的摇篮”。1928年至1933年,面对敌人的两次大规模围剿,王文明、冯白驹等革命先辈,坚守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成功保存革命火种。


1932年秋,敌人对母瑞山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们靠野菜果腹,以树皮、麻绳为衣,睡在低矮潮湿的山洞里,坚持了8个月。突围成功时,这支起初100多人的队伍仅剩25人。


“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长达23年的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写下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王学广讲解道。


“第一次了解母瑞山革命斗争史,我就被那些革命先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说起选择成为讲解员的原因,王学广说,“想让每一个来到母瑞山的人都了解这段历史,让母瑞山的红色故事传播得更广。”


为了让讲解深入人心,王学广一次次重走红军路,先后跑遍母瑞山深处9个红军活动遗址,深入红军曾经驻扎的黎村苗寨,挖掘出许多鲜活细节融入讲稿中。


“针对不同参观群体的需求,王园长曾将讲稿进行过11次大幅度修改,整理出20分钟、30分钟、35分钟和60分钟4个讲解版本。”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工作人员李攀朝说,“无论是哪个版本,他都能娓娓道来,一气呵成。”


担任讲解员后,王学广还分别走进海口、三亚、琼海、万宁等地,累计为28万多人讲述了5000多场红色故事。


“1961年我参加工作来到这里,见证了母瑞山从一个交通闭塞、经济困难的小山村,成为现在这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王学广说,“只要身体允许,我要把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旁,象征“23年红旗不倒”的雕塑,仿佛一面在风中招展的红色旗帜。


编辑 刘佳妮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
他们,芜湖永远不会忘记!
新京号
春日经济升温,汇川清明假期释放“旅张力”!
新京号
开在大学里的托育园:“05后”科班生实习上岗带娃
北京
破解“带娃焦虑”,北京首批托育“科班生”来了!
图说
逝者|吴九成:最后一位红十四军战士的生死记忆
时事
AI时代,让孩子回归阅读的专注与沉浸更重要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遗嘱里是人们最真实的牵挂;最后一位红十四军战士的生死记忆
时事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奏响昂扬时代强音——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新京号
贵州遵义市传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赓续红色文化 促进老区发展
新京号
《光明日报》——贵州遵义:红城今朝更好看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