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北京多区散发疫情,饭店暂停堂食、购物中心停业……服务业备受冲击。针对目前一些企业的生存困境,中央多次呼吁各部门出台纾困政策,如降低融资成本、减税降费等,帮扶企业。
其实,在纾困企业过程中,保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措施有所不同,保险本就是一种对冲风险的机制,通过这种更为市场化的手段,企业能够从切实的经济补偿中获得更强的修复能力。
眼下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已购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保险,对根据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停工停产的小微服务型企业,可通过所在街乡和人保财险北分申请保险赔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受影响员工可按每人每天100元、最长21天进行赔付,每家企业每次停业事故累计最高可赔偿10万元。据悉,本轮疫情涉及区域的停业商户和员工,均可享受理赔服务。
记者注意到,宁波、台州等地也有类似的举措,此外,平安产险、众安保险等险企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市场主体增添一份保障。
因防疫停业可获赔付:多险企推出产品,投保要关注理赔条件
据悉,此次朝阳区政府购买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保险依据的是《朝阳区服务型企业疫情防控保险方案》,该方案由朝阳区政府与人保财险北分合作推出。
依据该方案,北京市朝阳区对在辖区范围内注册登记经营的服务型企业员工,进行适当的收入补偿,与被保险人签署劳动合同且存在事实劳动合同关系,并按规定缴纳北京社保的员工将获得补偿。
早在2021年,这一方案就已经开始实施。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人保财险北分就已经完成朝阳区服务型企业疫情防控保险的首轮赔款支付,共涉及企业员工491人次,累计赔款金额达79.78万元。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类保险可以归属于收入损失保险,因为补偿了因疫情导致的小微服务型企业出现的收入损失。不过,与一般的收入损失保险不同,上述保险的投保主体是政府部门,而并非企业本身,这类保险的直接受益人是企业员工,当然,企业也间接受益了。“这类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保险对于企业而言,更多是帮助小微服务型企业保障其疫情停工停产期间的员工工资发放,每人每天100元、最长21天的赔付水平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大致相当。”
对于企业而言,配合防疫要求停工停业理所应当,但的确也给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若能在此期间获得一些收入补偿,无疑减轻了企业的用工负担,也最低限度地保障了员工收入。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除了北京,宁波、台州等地也有类似保险,宁波市场监管局助推了“隔离送餐综合保险”,参与隔离送餐综合保险的企业每年保费198元,当配送餐企业因送餐导致经营场所突发疫情直接关停时,每日可获赔3000元,最长持续30天达9万元;台州市场监管局助推了餐饮“安惠•食疫无忧”项目,包含新冠肺炎等法定传染性疾病保险,最高赔偿限额25万元。
此外,多家保险公司也推出了针对企业经营的与防疫相关的保险产品。今年初,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便针对餐饮行业推出了食品安全+财产一切险+营业中断+雇主+公众责任“一揽子”产品,除传统的风险保障外,还对因确诊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接触导致政府要求必须关停的,或因政府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下发文件指导关停的餐饮企业,面临的营业中断提供保险保障。据悉,截至2022年4月,已有286家餐饮店投保该产品。
众安保险也推出了众安店店保,为中小企业及店铺提供保障,包含企业财产损失、营业中断损失和经营场所内公众责任等保险责任,年保费365元起,企业可以按需组合,灵活投保,且还可以在线上投保。贝壳财经记者在投保页面看到,在承保的经营场所内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被行政机关要求暂停营业的,可获得营业中断赔偿。
不过,企业在投保相关产品时也应该特别注意赔付要求。如众安店店保在投保页面就明确表示,投保前已停业或已被通知停业的被保险企业将无法获得赔付,没有行政主管部门停业通知的,也无法获得赔付。
如何调动企业或其他主体投保积极性?
业内人士认为,与传统的以财政为主导的中小微纾困手段相比,保险的方式显然更为市场化,即便政府掏钱投保,也可发挥保险的杆杠作用,减轻财政纾困压力。
不过,现阶段由政府作为主体投保的并不多,更多是企业自主投保,而企业在本身经营状况不佳下,掏出保费的意愿并不高。
究其原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博士生王瀚洋在一篇评论中提到一些原因称,就单个企业而言,保费相对较高,即使考虑到政府的保费补贴,目前营业中断险的保费仍然高于企业的支付意愿;其次,目前“营业中断险”对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偿金额大多按固定津贴形式,尚未与企业实际损失挂钩,而这样的赔偿期限和赔偿金额,显然无法为停工的企业提供充足的保障。
对此,他提出了包括“以整带零,行业投保”,这样既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展业成本,又能更大程度地实现风险分担,降低个体的保险成本,保障“营业中断险”业务线的偿付能力等三点建议。
在多方倡议且已有实际理赔案例下,后续保险将在小微企业纾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保险业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倡议书》,提出各会员单位应针对货车司机、快递员等特殊岗位工作人群特点,开发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针对货运物流企业的保险保障需求,积极发展货物运输保险、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营业中断保险等财险业务;特别是针对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运输的全过程、多场景,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