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松榆西里北社区书记刘菁:艰难时刻,我们摆平了三件难事
新京报 记者 沙雪良 王颖 编辑 张树婧
2022-05-08 23:48
此轮抗疫,社区两委的工作从每周安排变随时响应,刘菁与社工、志愿者共同成长,共同见证了社区居民力量的集中迸发。

社工与志愿者竭尽所能提供服务,拉近了居民与居委会的距离,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让整个社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解除健康宝弹窗、封控居民楼、解决社区居民各类需求……过去两周,朝阳区松榆西里北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刘菁带领团队解决了三件大难题。

 

松榆西里北社区居委会服务着大约7000名居民,刘菁说,此轮抗疫,社区两委的工作从每周安排变随时响应,她个人、社工、志愿者共同成长,共同见证了社区居民力量的集中迸发。


朝阳区松榆西里北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刘菁。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解决三件难事,后续工作更顺了

 

回首过去的两周抗疫,刘菁认为这是一场战役,尤其是最初几天最为艰难。好在,她带领社区摆平了三件事。

 

第一枪在4月24日打响。

 

在4月22日北京市通报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社区一在校生阳性、其同班同学9人阳性之前,潘家园街道已经紧急动员起来了,松榆西里北社区派出3名社工支援。


刘菁正在和工作人员交谈。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4月22日和23日,大量居民向社区反映,遭遇健康宝弹窗③,影响上班出行。在北京市明确了三天两检+承诺书的解决方案后,刘菁考虑到大量居民排队聚集的风险,采取了现场+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快速为居民解弹窗。

 

具体做法是,让排队的居民对三天两检阴性结果截图,签署承诺书,社工查看检测结果并收取承诺书后,另一名社工根据名单线上处理,大大加快了办理速度,减少了人员聚集。那几天,松榆西里北社区累计为1200余名居民快速解除了弹窗。

 

4月27日,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对松榆西里30号楼和44号楼采取封控措施。这两栋楼均在松榆西里北社区管辖范围,刘菁说,两栋楼分别是4月25日和26日封控的。

 

面对封门,居民有不解,有恐惧。刘菁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实名加入楼栋居民通知群,说明生活必需品、买药就医等各方面服务措施,解疑释惑,安抚居民情绪。


刘菁和班子成员上门为居民解疑释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30号楼113户,44号楼160户,当天安装门磁,入户检测核酸,次日送蔬菜包上门,生活垃圾、防疫垃圾分类处理。

 

“这是最难的时候。”刘菁说,“除了要做好一系列封控工作,还有大量问题集中出现,有来探亲被困在封控楼的,有第二天要去医院的,有老人独居无人照顾的……都不能攒到第二天处理,必须立即办。”

 

刘菁说,那几天她晚上凌晨两点睡觉,五点多就得起床组织核酸检测。


刘菁为做核酸的居民撑伞。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两栋封控楼还没忙利索,4月26日一早,整个松榆西里北社区“非必要不外出”,居民各类问题爆发,就医、买药、开居家隔离观察证明、解决弹窗问题……当天中午12点多,小区志愿者群建立起来,次日一早就聚集了上百人,都是50岁以下的社区居民,辅助核酸检测、接热线、统计就医买药需求、代买药……闭环之外的人手紧张问题迎刃而解。

 

完成了解除健康宝弹窗、封控居民楼、解决社区居民各类需求这几波难事,防控期间社区里的各项工作就有了样板,社工和志愿者也有了处置经验,工作开展起来就更顺了。

 

变化:工作从每周安排变随时响应

 

“生日快乐!”前几天早晨,刘菁刚在居委会里坐下来,就接到了儿子的视频邀请。听到儿子的祝福,她才意识到,自己又长了一岁。

 

从4月26日开始进入闭环工作流程开始,刘菁已有约十天没回家,每天在小区旁的连锁酒店睡几个小时,就又回到社区里忙碌。

 

儿子说,他看到过姥姥自己偷偷哭。刘菁知道,自己又让妈妈担心了,虽然每一次视频,妈妈都表现出笑脸。

 

刘菁的丈夫是一名军队医院的医生。4月中旬,他刚结束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工作的隔离回家,一周后刘菁就开始住进酒店忙社区抗疫。

 

作为军属和母亲,10年前刘菁选择做社工时,曾以为这份工作主要是与居民打交道,压力不大。没想到,工作越来越忙。

 

“社区工作比较繁琐,接触到的居民也形形色色。”刘菁说,十年的社区工作,锤炼了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刘菁认为,应对这一轮疫情,是她十年社工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防控这轮疫情就是一个战场,突发任务很多。”刘菁说,以往的社区工作,内容相对固定,任务一般都是持续的、长时段的。4月下旬以来的防控任务繁杂而紧急,必须立即处理,快速制定工作方案,发动社工、志愿者参与防控,做好居民服务,纾解居民情绪。

 

工作安排从一周,变成了随时。以前刘菁每周一开会安排工作,现在则随时可能接到任务,立即投入处理。

 

进入5月以来,几乎天天有核酸检测。每次检测,刘菁和社工们五点多来到居委会,开始组织工作,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工作常态。

 

成长:社工独当一面,志愿者人尽其才

 

“以后再来什么急的任务,我脑子不慌乱了,有一个明确思路了。”抗疫两周,刘菁觉得自己的协调能力更强了,社工们的担当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也更强了。完成一项任务时,提高效率、控制风险、安排人员等,很自然地形成了思路框架。

 

刘菁最大的满足,是与居民的连接更紧密了。

 

以前很多居民不了解居委会在哪儿,似乎跟居委会没什么关系,现在不一样了,健康宝弹窗需要找社区、开居家隔离证明需要找社区、求医买药需要找社区……刘菁认为,社工与志愿者竭尽所能提供服务,拉近了居民与居委会的距离,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让整个社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居民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园,就会把居委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事儿去办。

 

4月26日,就在松榆西里北社区两委面临最大压力的时候,刘菁决定,公开招募50岁以下志愿者,解决人手问题。

 

刘菁解释,社区党员有600多人,但都是老年人,平均年龄约70岁,一些高强度、高难度的服务任务岗位亟须更多年富力强的志愿者。

 

招募通知发出后,居民纷纷响应,当天就入群上百人。截至目前,社区志愿者已报名200余人。


刘菁和志愿者冒雨为居民服务。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居民芮立茹27日帮助核酸检测,28日开始到居委会负责接热线,记录、解答、协调解决居民各类问题。她每天早晨六点多到岗,截至5月7日中午,记录本上已有220条记录。这还仅仅是社区两通热线中的一通的数据。居委会门口,还有两组志愿者为居民开就医通行证、记录代买药需求等。

 

“只要不违背原则,就要尽可能去为居民提供服务。”刘菁主张,在抗疫战役中,每个社工、每个志愿者都要充分发挥积极性、自主性,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解决问题,服务居民。因此,松榆西里北社区的社工是独当一面的,志愿者也是自治的。

 

这形成了一种居民志愿者“人尽其才”的局面,比如,来自首都宾馆的西餐厨师长孟琦,经常为社工志愿者们煮粥、煲汤;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人力资源部李剑,在前期流调中发挥统计特长,对各类数据分类汇总,提高工作效率;世纪坛医院护士王珍珍,承担起为居民代开药的任务。

 

刘菁说,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指导和支持,社区居民力量的迸发,是帮助社区战胜疫情的最大助力。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小书记大战役——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书记

热门评论
雪莹_Chen
7天前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发动群众的力量有多大,大家齐心协力,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萌Mo
7天前
这些社区工作者们太辛苦了,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他们也能好好地休息休息。
太感动
7天前
相信在这些社区干部的带动下,志愿者们“人尽其才”,大家团结一致,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