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有咖有味”、形式多样,北京高校开展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新京报 记者 苏季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2022-05-04 20:23
下一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持续加强北京高校师生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讲好疫情防控故事、讲透疫情防控政策,在抗疫实践中引导广大师生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近日,北京疫情防控形势出现新变化。5月4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面对当前复杂疫情形势,北京高校坚持因势利导,一堂堂“有咖有味”、形式多样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正如火如荼进行。

书记、校长带头讲授

4月29日下午,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李军锋以《共同认识疫情,共同“战疫”行动》为题,为全校师生讲授疫情防控思政课。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李军锋讲授防疫思政课。学校供图

李军锋以“一些故事、一些数字、一些对比、一些行动”为关键词,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今年以来国内疫情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吉林、上海和北京的具体案例,用数据、图表等详细解读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危害和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战胜疫情”的科学防控政策与坚定决心。

“疫情终将过去,美好终将如期而至,希望同学们把抗击疫情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磨练,做信念坚定、勇毅前行的奋斗者。”李军锋勉励同学,学校永远是同学们的坚强后盾,始终关心关爱大家,与大家一起战胜困难。

“‘动态清零’是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果,是我国疫情防控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我国防控策略的最佳选择。”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以身边的防疫故事为全校师生解读了“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何秀超鼓舞同学们,“校园内外、线上线下,没有‘局外人’和‘旁观者’,需要大家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才能打赢这场抗疫保卫战!”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在授课中指出,抗疫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更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北京高校坚持学校领导当好“领头雁”,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为师生讲授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党员干部向前一步,引导师生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是所有工作的重要前提,充分了解党委政府、学校为坚守首都疫情防线付出的巨大努力。

院士任主讲、学生编排情景剧

新冠疫情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如何巧妙的将二者结合,发挥思政课堂的引领作用是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

北京科技大学采用情景剧的方式,将美育教育与疫情防控“大思政课”相融合。

北京科技大学将疫情防控下青年突击队的故事编排成情景剧。学校供图

在北科大建校70周年文艺晚会上,学校创作了情景剧《担当》,演员们非科班出身,全部来自学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该校团委书记王鹂介绍,该情景剧选取了学校师生参加疫情防控、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服务保障等事迹,展现了北科大学子的使命担当。

“当时急需志愿者前往新国展应对境外输入疫情,做好旅客接待分流等工作”。王鹂介绍,2020年3月,学校响应国家号召,为协助一线防疫工作者做好外籍人士返京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北科大青年突击队”,30名师生志愿者奔赴新国展防控一线,累计服务时长1730小时。

“晚会也是一堂大思政课,我们想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将疫情防控与大思政课结合。”王鹂表示,此次以情景剧形式再现青年们的责任和担当,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展现当代北科大青年小我融入大我,听党话跟党走的蓬勃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设“生动中国”跨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邀请院士担任主讲,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上好“大思政”课。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文峰介绍,自2019年秋学期起,学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生动中国”跨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让学生和院士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时也有自愿前来听课的硕士生、博士生和本校老师。

该课程前后共邀请赵鹏大、李曙光、莫宣学、成秋明、孙友宏等五位院士担任主讲,并设置了地质人生路、我的人生之路、青藏高原40年、中国科学家如何走向世界舞台、认识和保护极地行动专题。

2021年秋季学期的课堂上,孙友宏院士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高度评价为切入点,介绍了关于极地的基本知识并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极地科考发展历程及中国极地建设所获成就。

彭文峰介绍,当时正值孙友宏院士的学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师李冰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课堂上,孙友宏院士与李冰进行了连线。

据了解,2020年12月,南极洲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智利一处军事基地发现了至少36例确诊病例。李冰表示,中国科考队一直遵循严格的防疫措施,一切正常,他还简要介绍了正在进行的科考任务。孙友宏院士勉励学生时刻牢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努力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彭文峰表示,该课程在每年秋季学期开课,2022年秋季学期的课程设置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再作出具体安排。

高校师生积极投身“战疫”志愿服务

“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争当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北京高校师生通过交流座谈、志愿实践等形式,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战疫”志愿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学校供图

“没问题!”“明早准时到!”“下午我可以参加!”……记者了解到,北京理工大学按照全市部署,于4月26日、28日、30日开展三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学校教职工组建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为全员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开展贡献力量。

如何正确穿戴防护服、如何正确佩戴防护面罩、如何做好现场消毒……上岗前,教职工志愿者接受了校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并围绕信息采集、身份确认、秩序维护等工作进行了现场演练,随后变身“大白”,前往两校区共计40余个核酸检测点位进行志愿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师赵宇在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后如是说。数据显示,共有160余位北理工教职工参与三次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他们从工作一线转战抗疫一线,用奉献、协作、严谨共同筑牢了防疫屏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北理工师者的使命与担当。

首都医科大学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上云课堂有机统一,上好具有首医特色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身为医学生,我们要秉持对生命负责、对科学尊重的态度,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的人,竭尽所能,共同努力,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张芸瑞说道。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持续加强北京高校师生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讲好疫情防控故事、讲透疫情防控政策,在抗疫实践中引导广大师生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李立军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十九年间两次面对疫情,她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第一看点
从上海疫情看社区治理痛点:“七八杆枪”,服务四五千人?
第一看点
蔡奇到一五九中学调研并主持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北京
一堂润物无声的思政理论课
观点
与时代共振 思政课三年“课堂革命”
教育
思政课迈向信息化,教育部打造网络集体备课“中央厨房”
教育
迎着小雪花开拔,首都1.4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冬奥
教育
新闻8点见丨迎着小雪花开拔,首都1.4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冬
时事
北京:探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支持有基础和潜力的本科生进课题
第一看点
北京市委常委会研究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实施方案等事项
北京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