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 据健康北京官微消息,4月27日,北京市召开第31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通报本市第一轮区域核酸筛查情况,并就疫情形势下如何保障患者就诊需求回答记者提问。
李昂表示,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加强社会面常态化内筛,从严从紧从快排查风险隐患,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根据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安排,4月25日至30日在主城区及平原地区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
目前,第一轮区域核酸筛查已经完成,累计采样1981万人次,已出结果1980万人次,初筛12管混采阳性,其中朝阳区临时管控区筛查出3管“五混一”阳性;社会面筛查出9管混采阳性,通州区1管“三混一”阳性、2管“十混一”阳性,丰台区2管“十混一”阳性,海淀区、顺义区、大兴区、石景山区各有1管“十混一”阳性。落位管控、复核转运、流调溯源等工作已同步进行中。这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轮核酸检测共动用采样医务人员3.5万名、辅助保障人员10.4万名,广大市民朋友顾大体、识大局,给予我们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也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广大采检、防疫一线人员连续作战,工作十分辛苦,在此向市民朋友和采检、防疫一线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今天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正组织开展第二轮区域核酸筛查,其他区将于明天开始。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方案、调配力量,方便市民就近就便采样。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支持配合,在社区、楼宇等工作人员指引下,按照通知要求分时分批到指定地点进行采样,实现“应检尽检”。请市民朋友落实防疫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有序排队,戴口罩,不扎堆,防范交叉感染风险,为首都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次感谢市民朋友的理解配合。
问:近日,网民反映因为疫情原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停诊,影响了肿瘤患者就诊,请问疫情形势下如何保障患者就诊需求?
李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针对肿瘤患者等特殊群体,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和患者就医安全。
网民提到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停诊问题,我委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了调查,经核实,该院自4月22日疫情发生以来,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一直保持正常门诊。4月25日晚,因医院处于临时管控范围,为减少交叉感染,医院公众号发布公告建议非急症患者暂缓到院,医院并未停诊。
疫情发生以来,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优化流程、完善机制、细化预案、畅通通道、严防院感等措施,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预约诊疗服务。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非急诊全面预约常态机制,通过分时段精准预约、基层预约转诊,引导患者科学就诊、错峰就诊,保证患者有序预约就诊。
二是畅通急危重症救治通道。合理设置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缓冲区,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明确要求不允许以健康码或行程码异常、具有发热等新冠肺炎典型症状、无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或检测结果超过时限等为理由延误治疗,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三是保障特殊群体医疗服务。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不断完善工作预案,细化保障机制,组织实战化模拟演练,重点加强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新生儿、肿瘤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等特殊群体和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医疗救治保障有关工作要求,切实保障肿瘤患者等特殊群体医疗救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健康需求。
编辑 刘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