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学前资源如何应对“三孩”政策?教育部:逐年做好入园需求预测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2-04-26 12:55
重点在农村地区、城镇新增人口地区加强幼儿园的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对未来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挑战。4月26日,在教育部“教育这十年”首场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将逐年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重点在农村地区、城镇新增人口地区加强幼儿园的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
 
据悉,截至2021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8.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尚未实现全面普及,一些地方还存在大班额问题。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特别是普惠性资源还存在不足,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区域性、结构性资源矛盾问题会进一步凸显,这是我们的重要挑战。”吕玉刚指出。
 
吕玉刚表示,教育部将以实施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为重要抓手,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三孩政策落地实施。
 
首先是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必然对人口的出生变化带来影响。我们推动各地根据出生人口的变化,以及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逐年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这对资源的配置至关重要。同时要及时修订完善居住区人口配套的学位标准。”
 
在此基础上,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吕玉刚表示,将推动各地根据需求的预测,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重点在农村地区、城镇新增人口地区加强幼儿园的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鼓励支持国有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军队、高校、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此外,吕玉刚强调,要逐步化解和消除“大班额”,实现“幼有善育”的目标要求。将把化解大班额作为推进县域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推动各地逐步通过扩资源、调结构,将大班额降下来,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能力,逐步实现幼儿园班额的标准化,为更好地提高科学保教水平创造条件。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刚刚!芜湖市教育局正式公布
新京号
刚刚!弋江区正式发布
新京号
刚刚!镜湖区正式发布
新京号
学前教育法实施,法律如何护航“幼有优育”?参与立法专家解读
教育
芜湖市教育局重要通知!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新京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第一看点
新年新知,北大的特色年货
新京号
首都师大建校70年培养25万余名毕业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育
“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