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丰台区一季度产业发展实现“开门红”
新京报 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2022-04-14 09:38
一季度新设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企业103家,注册资本共计416亿元,同比上升49%。

一季度收官,丰台产业发展交出理想答卷,主要指标取得“开门红”:1-2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增速在北京城六区中排名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8.8亿元,消费总量居北京市第三。初步统计,一季度丰台区金融、科技、文化、商务等重点行业领域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科技、文化等领域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新设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企业103家,注册资本共计416亿元,同比上升49%。


面对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内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丰台一季度有此答卷,背后原因几何?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园区、企业,探究丰台一季度“开门红”的密码。


中关村丰台园高科技企业凯普林光电实验室内,工程师正在进行自动化光路耦合。吴上子 摄

位于中关村丰台园东区的华夏幸福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环境。原梓峰 摄


与区领导面对面

服务型政府贯穿企业发展全链条


临近4月,丰台科技园内,中国华电科工集团门前张贴着最新一批入选公租房的人员名单,通过公示后,他们将住进新的员工公寓,开始新生活。


公寓离公司不远,一个月1000元租金,哪怕是应届毕业生也能够负担。近些年,丰台区通过点对点服务,相继协调丰台科技园周边两处公租房,作为华电科工集团的员工公寓,解决了27名员工的居住问题。


彭刚平是华电科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据他介绍,应届毕业生工资不高,如果解决不了居住成本问题,就很难吸引到人才。对一家产研结合的企业来说,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是华电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78年,历经电力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历史节点,如今已经是一家大型央企。2021年,公司资产总额达到502亿元,当年营业收入223亿元。

   

“前不久,区领导来我们公司专题调研,专门谈到了新公司的选址、员工子女上学这些问题。”彭刚平说的新公司是华电蓝科、华电电商,这是华电集团的基层企业。在华电科工的带动下,近些年,华电集团的多家直属单位和基层企业先后落户丰台,注册资本金共计达到207.48亿元。


对于持续选择丰台的原因,彭刚平解释,从过去看,落户丰台多年,深感地区政策惠企、到位,与区里领导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非常多;从未来看,丰台的环境正在越变越好。


“环境变好”的一个内涵是,丰台的产业在加速聚集。华电科工的西侧是金丰能源大厦,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两家企业相距不到1公里,“产业研发在一起做事情,节约了企业的成本,这是很好的。”彭刚平认为。


与此同时,企业开始反哺。像华电科工这样的“纳税大户”,放到任何一个地区都是很受欢迎的稳定税源。仅2021年,华电科工及华电重工等12家所属单位就为丰台带来税收3.37亿元;2013年至2021年累计缴纳税款达到30.90亿元。


今年一季度,华电科工营业收入实现37.26亿元,同比增长6.76%;利润总额2.88亿元,同比增加0.62亿元,增幅27.67%。在丰台区注册的11家法人单位缴纳税款共计3.15亿元。这为丰台区一季度“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撑。


留住人才-创新发展-贡献税收,在这条企业视角下的完整链条背后,始终有服务型政府在发挥作用,最终实现了企业与政府的“双赢”。


丽泽金融商务区释放巨大潜力和投资机遇。原梓峰 摄


108天拿到施工许可证

主动对接,尽快实现投资落地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季度丰台区投资表现抢眼。1-2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增速在城六区中排名第二。亮眼的投资数据也有力支撑了丰台区一季度产业“开门红”。


春节一过,位于北京西三环外的周庄子村改造二期项目就火速开工了。项目的开发商是懋源地产,去年10月份才拿地。从拿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用时108天。


对刘强来说,这个速度是不可想象的。刘强是懋源地产副总经理,自2013年加入懋源地产后,参与了企业在丰台投资的多个项目。他粗略地比较,过去从拿地到开工要大半年,这次节省了超过一半的时间。


按照一般流程,拿地后,开发商要先根据配套需求进行规划设计,拿到规划许可证,之后再提供相关材料,拿到施工许可证,两证拿齐才能开工。其间,需要与不同部门对接,比如项目要求有配套教育功能,开发商就要与属地的教育部门对接需求。

   

根据刘强的经验,周庄子村的项目属于十分复杂的那一类。整个项目由7个地块组成,非常分散,包括居住用地、基础教育用地、绿隔用地多种需求,同时要配建共有产权住房和幼儿园。项目团队统计了需求后发现,他们至少要与18个部门对接,“一个一个部门跑下来,几个月就过去了。”


没来得及“郁闷”,刘强就接到了丰台区规自分局的电话,他们主动提出将18个部门组织到一起,与企业一次完成全部需求对接,尽快开始设计房屋户型产品。刘强说,去年底进入审图阶段后,规自分局的工作人员一直与项目团队在一起,有时甚至工作到次日凌晨。


79天,项目拿到了规划许可证。随后,1月27日,项目提交施工许可审批材料,1月29日,取得第一张施工许可证,这天距离懋源地产成功拿地仅仅过去108天。


丰台区住建委副主任邓莉丽介绍,从1月29日开始,区住建委对该项目分3批核发了5张施工许可证。其中,最后一批施工许可证3月17日提交材料,区住建委当天踏勘、当天出证。


对企业来说,节约时间就是节省成本。对政府来说,促进缩短房屋开发周期,提高房屋供给效率,有利于维护“房住不炒”;同时,让共有产权住房尽快动工、尽快落地,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服务企业发展,加快审批、加速开工,促进投资在一季度尽快实现落地,是为北京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作出的“丰台贡献”。


“丰九条”的助推效应

现金补贴“达标即享”,产业加速聚集


“丰台区的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特别是‘丰九条’的出台,推动了企业更好发展。”3月31日下午,毗邻丽泽金融商务区的首科大厦里,记者见到了北京首科创融科技孵化器董事长沈艳婷,对话一开始她就提到了“丰九条”。


《丰台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扶持措施(试行)》涉及9项政策,简称“丰九条”。去年底,2020年度“丰九条”中的第四条、第八条政策启动兑现,惠及企业233家,涉及资金7828.67万元。


沈艳婷的企业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符合第四条、第八条政策适用条件,因此拿到了130万元的一次性现金补贴。沈艳婷介绍,“2021年底‘丰九条’出台了具体解释,按照达标即享的原则,今年初我们就拿到了现金补贴。”


根据第四条,新入区或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获得30万元的一次性现金补贴,“这对高成长性企业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丰台区科信局副局长罗胜说。


罗胜谈到的高成长性企业有一套认定标准,可以大致理解为高科技含量、高市场估值、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属于此类。


在“丰九条”等一系列措施的加持下,一季度丰台区引进高成长培育企业72家,同比增长71.4%;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同比增长100%;新增62家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排名第三。

   

其中,爱尔眼科受到关注。1月17日,北京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落户丰台,注册资本1.5亿元,公司将在丰台投资设立爱尔眼科医院北京总部(国际医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北京爱尔眼科医院负责人李俊介绍了选址丰台的原因:“这里有北京西站、北京南站,马上又要开通丰台站,交通优势明显;‘丰九条’等产业政策有巨大吸引力,产业形成集群……交通和产业会带来人群集聚,都将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李俊的商业眼光是准确的。一季度,丽泽金 融商务区已引进企业54家,包括伦敦证交所下属公司、中广电移动网络有限公司等一批金融、科技类企业,另有17家企业成功“上规”;丰台科技园新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80家,同比增长18%;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7家,高精尖项目占比76%,亿元以上企业18家。


一季度,丰台区科技服务业也将迎来“开门红”,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接下来,“丰九条”的兑现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罗胜介绍,一季度丰台区就开始组织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申报工作,让企业尽快享受政策红包。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大熊猫花花“粑粑”文创亮相服贸会丰台展区
北京
南中轴崛起新地标,丰台大红门数智产业大厦启动升级改造
北京
产业布局、技术领跑、创新提速!中国药谷绘就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新京号
以规划为引领,丰台学子为区域建设“做体检”
北京
尹力主持召开月度工作点评会,要求全力服务好大事要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北京
尹力主持召开月度工作点评会,要求全力服务好大事要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新京号
尹力主持召开月度工作点评会,要求全力服务好大事要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新京号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2025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情况解读
北京
北京常住老年人口首破500万,“银发经济”加速转向品质生活
北京
一季度北京出口1480.9亿元,实现“开门红”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