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闻8点见丨“天宫课堂”再开课 冰墩墩“下班后”变助教
新京报
2022-03-24 07:36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航天员的作息如何安排”问题,翟志刚表示,在空间站,航天员每90分钟就要经历一次日出日落。在空间站中,既有北京时间,也有世界时间,还有相对飞行时间、绝对飞行时间等。根据任务不同,所采用的时间标准也不一样。在有人驻留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北京时间安排航天员的作息制度。


新疆地面分课堂的一位男生对空中飞行的阻力问题仍有疑惑。王亚平肯定地答复,会受到阻力,而且需要施加动力。她解释,虽然空间站所处的高度较高,但是仍有阻力,所以会导致运行速度降低,从而使轨道随之降低。因此,为了维持空间站自身的运行轨道,航天员也要在需要的时候给其施加动力。


一名北京地面主课堂的同学提问,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想问航天员老师,自己是否有机会成为一名到空间站里做实验的科学家?对此,叶光富说:“我们建设空间站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这些科学实验是我们面向全世界科学家所征集的项目,随着空间站的建成,我们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到空间站上来开展科学实验,所以也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到空间站上来做实验。当然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提交上来。所以同学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要勇敢追梦,相信未来一切皆有可能。”阅读全文>>>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还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太空抛物实验展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在空间站中,“冰墩墩”摆件被抛出后几乎不受外力影响,保持近似匀速直线运动。“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授课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教师张健介绍,地球人眼中物体运动的理想状态,如今得以在太空中一探究竟。阅读全文>>>




3月23日晚9时,“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广西梧州举行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介绍,当天下午,3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主要对事故区域东面林区进行搜寻。截至19时,消防救援人员共搜寻区域面积4.6万平方米,发现有部分飞机残骸和遗体残骸,已移交调查工作组。


民航局航安办主任朱涛表示,3月23日的黑匣子外观破损严重,其存储单元存在一定损坏但相对完整,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黑匣子已连夜发往北京。



据介绍,三名飞行员的具体职务为:机长、副驾驶,第三位副驾驶是观察员。


东航客户委员会总经理上官雪民表示,目前,按照援助工作计划,工作组已全部完成家属对接,为每户家属制定保障方案。针对123名旅客、涉及110个家庭,东航已组建了300名人员的援助队伍,确保每户家属有3名以上援助工作人员提供支援保障。阅读全文>>>




山城重庆沿山而建,四面八方都是山。这样的地形下,扛着一支竹棒两根绳索,在街头接活儿谋生的人,成为都市搬运的重要力量,他们被叫做“棒棒”。数据统计,随着城市化进程,“棒棒”的人数在2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逐年下降。


在媒体表述中,冉光辉是被视作重庆“棒棒”精神符号的男人,2010年,这个一手扛着货,一手牵儿子的山城“棒棒”,被摄影师许康平拍下,随后在网络上传播,一时轰动,有人说他“肩上扛着家庭,手里牵着未来”。


目睹着行业的消亡,冉光辉也开始尝试转型。偶尔,他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打开大号直播打光灯,对着手机前置摄像头推销奉节脐橙,身后的墙上贴着许多脐橙的包装箱纸壳。拍视频、做直播,他一半为了自己开心,另一半,或者是为了试水电商。


可这些都不耽误他每天去大正商场“上班”。嘴里叼着11块钱一包的云烟,肩上扛着一两百斤的货物,他穿梭在密密麻麻的店铺之间,上楼梯跑得比别人下楼梯还利索。


扛着家庭的冉光辉,今年52岁了。当年的小儿子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商场里的老兄弟还在干的只剩十几个。他有危机感,这危机感来自岁月累积,来自一整个“棒棒”时代如嘉陵江水一般的轰隆远去。阅读全文>>>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3月23日通报新增7名本土病例,其中5人与榆乐轩烤鸭店传播链相关,包括白家庄小学(本部北校)一名在校学生。目前,白家庄小学(本部北校)已全面停课。



记者注意到,此前,北京一名感染者在烤鸭店就餐而向社区否认就餐史,其5位家人被感染。3月23日通报新增的5名病例,为此前这一家庭的密接或次密接人员。


进一步梳理既往病例发现,自该烤鸭店出现疫情以来,传播链上已有22人,包括就餐者、员工及其他密接人员。在此过程中,出现餐馆未扫码登记、未主动报告试工人员;就餐者否认就餐史、擅自外出等情况,造成疫情外溢风险增加,多人被警方立案侦查。


市疾控提醒,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落实四方责任,在排查风险人员时,要如实提供人员基本信息,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风险人员要主动报备。阅读全文>>>




一直没能投入使用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留在了波罗的海海底。



2021年9月,这项从评估到铺设历时超过10年,耗资110亿美元的项目终于建成。5个月后,乌克兰局势恶化,德国政府决定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认证程序。按照美国白宫的说法,“‘北溪-2’已经死在了海底。”


或许很少能找得到像“北溪-2”这样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争议的项目,围绕它的争吵、分歧从未停歇,针对该项目的制裁、取消制裁的戏码反复上演。长期被美国以“俄罗斯地缘政治项目”污名化的“北溪-2”,如今被用作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的杠杆。


在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制裁“北溪-2”似乎成为了一个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变动的“筹码”。


拜登先是追加了对“北溪-2”项目运营商及负责人制裁。随后,考虑到修复与欧洲的盟友关系,2021年5月,拜登宣布放弃对参与“北溪-2”项目修建相关企业的制裁。没过半年,美国落子反悔,继续对参与“北溪-2”项目的两艘船只和一家公司进行制裁。


除外部干扰因素外,德国国内也存在着争议声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表示,德国内部以绿党为代表,希望加速能源转型,尽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因此反对“北溪-2”;出于“去碳化”和地缘政治考量,美国等国家主张去“俄罗斯化”。这是围绕“北溪-2”的两大争议点。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虹指出,“北溪-2”的基础设施工程比较牢固,尽管眼下因为俄乌冲突等政治因素被“暂停”,但不能排除未来它作为缓和局势的工具被重新启用的可能性。阅读全文>>>


编辑 魏冕 艾峥 校对 杨许丽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