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海淀区教研员任兴来: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实现“全程育人”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磊
2022-03-17 23:00
大中小学的老师坐在一起备课,从过去的“背对背”变成现在的“面对面”,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全程育人”。

人物名片:任兴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组长,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中学政治组导师。

 

思政金句:思政课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样才能入耳、入脑、入心。——任兴来

 

作为北京全市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近年来,海淀区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大中小学老师不再“背对背”,各学段的学生也能针对同一主题获得更鲜活、更全面、更连贯的思政课教学。

 

3月17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组长任兴来,他介绍,海淀区改革思政课教研、教学,促进“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的老师坐在一起备课,从过去的“背对背”变成现在的“面对面”,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全程育人”。


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组长任兴来。受访者供图

 

思政课既有纵向一体化,又有横向一体化

 

新京报:海淀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机制,在北京市甚至全国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个机制是怎样建立的?

 

任兴来:2014年,海淀区成立了小初高跨学段教研组,首次建立思政课大教研机制,促进思政课小初高不同学段的一体化衔接。2020年6月8日,海淀区联合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区域内中小学成立“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

 

我们这个教研组有16位教研员,实行的是双组长制,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晓东老师和我担任组长,我主要负责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教研这方面的工作。

 

新京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给思政课的教与学的面貌主要带来了哪些变化?

 

任兴来:教研组成立后,我们打磨了很多课例。一体化教研有一个好处,过去大中小学讲思政课是“背对背”。通过集体教研,同样的人听大中小学三节思政课,大中小学的老师坐在一起备课,从过去的“背对背”变成现在的“面对面”。

 

举个例子,我们做了一个“让社区更美好”的课例。这个课题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政课上都能找到相应的学科内容。通过一体化教研,让我们的老师明白,围绕学生对社区建设的意识,小初高三个学段有不同的讲课方式。小学课堂要活跃气氛,调动小朋友参与;初中课堂,我们希望课堂鲜活、贴近学生生活;高中阶段,我们则鼓励学生对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以及存在矛盾冲突的事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新京报:一体化教研让教师贯通地思考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那么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机制有什么好处?

 

任兴来:我们教研组强调跨学段、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这对思政课的教与学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加强法治教育,我们在小学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里编了法治专册;在八年级下册也有法治专册,主要讲宪法有关内容。六年级和八年级的课本有一些是重合的部分,一体化教研,就可以让八年级的老师在小学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不重复过去的内容,又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法治教育也是一个很全面的教育,小学、初中有法治教育,高中还有政治与法治,我们接着讲,既不能重复,又不能断。我们进行一体化教研,实现“全程育人”。

 

除了这种纵向的一体化,我们还有横向的一体化,比如探索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海淀区有一个学科德育项目,把思政课和其他课统筹起来,形成海淀区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手册。比如小学安全教育,我们教育学生不能离火车太近;初中讲物理,高速运动会影响空气流动,这也是安全教育的资源。这就是横向的一体化。

 

多个学区形成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格局

 

新京报:目前海淀区内的“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任兴来:我们这个教研组,其实在海淀区能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教研组里有4位大学老师、5位小学老师,剩下的是中学老师。如果区里哪个初中要开展一体化教研,我们就给他们找小学、高中或大学(进行结队)。

 

在我们的影响下,海淀区学院路学区、清河学区等几个学区都在学区内进行了相互联系,学区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形成了一体化。

 

去年11月22日,“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揭牌,海淀区成为全市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与海淀区签署协议,合作建设“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示范区”。

 

新京报:海淀区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分享,能谈谈你们分享的经验吗?

 

任兴来: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海淀区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同仁的目光,成为推进会中唯一一个基础教育代表接受观摩。

 

作为推进会的组成部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观摩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清华附小教师代养兵、人大附中教师张帅、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杨哲,以“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主题,分别通过说课、现场课和微格教学,大中小学同上一节课,展示了如何在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堂中融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我当时作了课例点评。我谈到,我们教研组围绕“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这一主题,基于不同学段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也增强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润物无声丨思政课三年“课堂革命”

相关推荐
广东白云学院: 本科招生7979人,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服务大湾区发展
企业资讯
动态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
新京号
落实“身心健康二十条”,北京中小学校有哪些做法?
教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新京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第一看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做好文化赋能 谱写齐鲁华章
新京号
北京多区合作办学迎新进展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